意昂体育

全球最讨厌俄罗斯的10个国家,日本第八,前三名有血海深仇

#亚太瞭望台#俄罗斯作为全球地缘政治的重要参与者,其外交政策与历史遗留问题在多个国家引发强烈反感。通过分析国际民调、历史纠葛及现实冲突,以下十个国家对俄罗斯的敌意尤为突出,其中日本位列第八,而前三名与俄罗斯的恩怨更可追溯至血与火的战争记忆。### **第十位:格鲁吉亚** 2008年的俄格战争是格鲁吉亚反俄情绪的根源。俄罗斯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并直接出兵干预,导致格鲁吉亚失去约20%的领土。至今,格鲁吉亚仍将俄罗斯视为“占领者”,民间要求加入北约的呼声高涨。尽管近年格鲁吉亚政府试图缓和关系,但民众对俄罗斯的戒备心理根深蒂固。

### **第九位:摩尔多瓦** 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的分裂问题使摩尔多瓦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俄军长期驻扎该地区,并被视为“事实上的控制者”。摩尔多瓦政府多次指责俄罗斯干涉内政,尤其在能源依赖和亲俄政党渗透问题上。2022年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摩尔多瓦加速向欧盟靠拢,进一步激化反俄情绪。### **第八位:日本** 日本的厌俄情绪主要源于“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争端。二战结束后,苏联占领这些岛屿,至今拒绝归还。尽管日本长期通过经济合作试图缓和关系,但俄罗斯近年加强岛屿军事化,甚至部署导弹系统,彻底关闭谈判窗口。日本民间将俄罗斯视为“非法占领者”,2023年民调显示,82%的日本民众对俄持负面看法。### **第七位:波兰** 波兰与俄罗斯的仇恨跨越数百年。从沙皇时代的分割统治到苏联时期的卡廷惨案,波兰人对俄罗斯的警惕深入骨髓。俄乌战争后,波兰成为援乌最积极的国家之一,并主动要求美国增派核武器驻防。波兰总统杜达曾公开称:“俄罗斯帝国主义的本质从未改变。”

### **第六位:立陶宛** 作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受害者,立陶宛对俄罗斯的抵制近乎“零容忍”。该国率先切断俄罗斯能源进口,并封锁加里宁格勒的陆路运输通道。立陶宛民众普遍认为,俄罗斯对欧洲的威胁“必须用最强硬手段遏制”。### **第五位: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约25%的人口为俄语族群,但政府持续推动“去俄罗斯化”政策,包括拆除苏联纪念碑、限制俄语教育。俄乌战争后,拉脱维亚宣布俄罗斯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并呼吁国际社会全面孤立俄政权。### **第四位:爱沙尼亚** 与拉脱维亚类似,爱沙尼亚对俄罗斯的警惕源于苏联占领的历史创伤。该国数字化程度极高,近年来多次指控俄罗斯发动网络攻击。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曾警告:“俄罗斯的野心不限于乌克兰,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 **前三名:血海深仇的宿敌** #### **第三位:乌克兰**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和顿巴斯战争已让乌克兰民众反俄情绪高涨,2022年全面入侵更将仇恨推向顶点。乌克兰各地拆除普希金雕像、禁用俄语文化产品,甚至将“俄罗斯”一词与“恐怖主义”直接关联。泽连斯基政府明确表示,战后与俄罗斯“再无共存可能”。#### **第二位:捷克** 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苏联坦克碾碎的阴影从未消散。捷克是欧盟内对俄制裁最坚决的国家之一,不仅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还收留大量俄裔反普人士。2021年,捷克指控俄特工参与军火库爆炸案,直接驱逐数十名俄外交官。#### **第一位:波罗的海三国之外的“最恨俄国家”——芬兰** 冬季战争中苏联的侵略导致芬兰失去10%的领土,这段历史被芬兰人称为“永恒的伤疤”。尽管冷战期间芬兰保持中立,但俄乌战争彻底打破平衡。芬兰迅速加入北约,并开放边境供美军驻扎。芬兰总统尼尼斯托直言:“俄罗斯从未尊重小国主权,我们必须用实力回应。”

### **深层原因与未来走向** 这些国家的反俄情绪并非单纯源于现实冲突,更多是历史积怨与地缘博弈的叠加。俄罗斯的“帝国思维”和“势力范围”理论使其与邻国关系持续紧张。随着俄乌战争长期化,这种仇恨可能进一步固化,甚至重塑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如何修复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将成为其能否突破国际孤立的关键。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