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群里,老高突然发了条链接,“撞得可真狠!”点开一看,是理想i8和一辆重型卡车对撞的视频。视频里,i8飞快蹿出去,卡车车头直接甩飞——说实话,第一次见轿车干翻大货。我问了老李,他在物流公司那边当司机,没等我开口,他先拍了个语音:“理想那小车横,咱乘龙顶不住啊?怪事。”
其实隔壁小区有个车主林叔,开乘龙拉砖头快十年了。那天正好遇见,说起这事他直乐:“你小子信吗?视频是看着惊人——实际对撞过不是这么回事。咱车队那车头锁也从来没甩过。”群里还真有干修车的兄弟补刀:“碰这么狠,装配没问题,哪有头蹦掉的道理——卡车头要真松动,这活儿谁还敢干啊!”
这事越搞越大。理想这边倒不是第一次用撞击做噱头,不过谁想到,这次把东风柳汽乘龙卡车带沟里了。说来也巧,理想在发布会上特地拿碰撞说事,大屏一放,i8没什么毛病,卡车头掉底气全无。网友里各路神通,有人硬说“乘龙质量太虚”,也有自己有卡车驾龄的说“真冤”。
碰撞视频火了没两天,理想和汽研院都出来认错——顺道东风柳汽牌子给拖下水。“我们试验只是提升自家被动安全,没想连累人家乘龙。”看声明时,工地上小邹憋着笑:“没意义,不说明白,外行都看蒙了。”更有意思的,汽研那边都说重卡只是“移动壁障”,压根儿不是拿来公测其质量的。但明说归明说,大伙看完那段还不是记住车头飞了?钱师傅修车二十年了,说:“你们家冰箱掉个门,怪快递员?阿Q精神。”
段时间里,东风柳汽反应最快。一天一个声明,直说理想拍视频损人名声,测试压根不真实,直接搬出民法典和广告法。怒气冲冲不假,背后维护住自家司机群的信任最重要。这几年卡车司机本就不易,跟家里嘀咕:万一以后拉青菜,人家一认出卡头还得笑话。
外头传说有的:理想其实没自己采购试驾用的车,是汽研从市场上随便搞来的二手乘龙。二手车棒不棒?行家心里清楚,车头扣紧不紧、减配没减、锁没锁那里面水着呢。有人甚至分析过,重卡正常锁止状态,撞得再狠头也掉不下来。那视频里头好像不是原厂配重,说不定还为了测试加过设备。有师傅私底下吐槽过,理想搞的所谓“超级撞击”,实际就是选了最容易出效果的套路,碰反正也是“壁障性质”,装谁呢?
绕了一圈,有些冷门的点子挺有意思。群里有人支招:“要不柳汽自个儿买辆理想再怼一回?”这事闹腾归闹腾,车圈里类似梗不是头一次了。十多年前,天津有个小众品牌搞过“斧砍车门”,后来被同行揶揄半年,说安全扛不住,“砍我就掉漆,您家就断!”都是营销老手。
以前邻居老刘开过上一代新能源,说藕节气囊老沉得快,热区一炸就漏气。安全配置升级后,老是有点猫腻,比如气囊弹出来太慢、弹着门锁还卡住。到现在买车,师傅干脆给个“主副驾驶有剪刀扣”——花里胡哨不顶用,撞真出事,人都指望钢梁硬不?
还有个老八卦,理想实验时给i8上了新一代电池冷区防火系统,一般媒体都不提。同行技术员看了整套工程有点犯嘀咕,说实验车或许还加装了额外硬件,再比日常行驶的i8要“变态”一点点。没人能证明,就这么猜了几年。
湖北这片,公路老窄,测这种对撞其实跟现实八杆子打不着。有师傅一嘴笃定:“车头要撞飞,得两车往死里冲,现场见过一次,给后车挂钩没扣紧,砰、头飞了,驾驶员那次没啥事,纯属巧了。”这种局面原本极少出,普通司机安安分分开十年,未必真碰上一次。
几天里,三家口径对不上,争了半天嘴皮子,谁也没真再动手试一遍。家门口快递小王看我刷新闻,感慨一句:“不给个准信儿,这买车心里咋能踏实?”最后车圈群聊热闹得很,新旧照片、段子串场头,谁家觉得安全,谁就继续用车呗。至于乘龙那台事故车,估计外壳还堆在厂门口。世上总有些事故不是视频能解;真要是哪天指定复测,缺不缺直播都难说了。
市里修理厂的“胖猴”师傅说,比视频更有用的,是一年四季给车换油、看螺丝,看着不明显的小配置,出门省一堆心。不见是哪家的安全气囊管用,还得防着售后两手一摊。所以呢,路上见着贴“乘龙”标的车头,照样敢搭话:“师傅,今儿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