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王树声曾轻视徐向前,交战后敬服求师学兵法

1931年的一个夜晚,山沟里传来急促的枪声。三十来个装备简陋、饿着肚子的红军士兵,竟然在绝境下杀开一条血路,把号称正规军的对手打得四散奔逃。这不是小说,而是真实战场。指挥这场生死夜战的,是个长得文弱、甚至让人怀疑他打仗能力的山西汉子——徐向前。旁边跟着的,是日后威震三军的大个子王树声。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弱兵反败为胜?两人的这场合作,改变了多少命运?故事,正要开场。

“这么瘦的人也能带兵?”当时王树声和不少老兵心里都憋着这句。头回见徐向前,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他像教书先生,有人说这么个“弱不禁风”,能不能带大家打硬仗还真难说。徐向前不争辩,淡淡地丢下一句:“先打过再说。”

进山第一仗就碰上铁了心要围剿的地方武装。敌人守备严密,机枪卡在关卡口,红军缺枪少弹,被压得抬不起头。大战退下来后,王树声一肚子火,直接挑明:“咱拿什么赢?”徐向前却说:“要赢,得找‘软柿子’捏。”这“软柿子”是谁,他没明说。话留一半,意味无穷,所有人心里都悬着:难不成,他真有妙招?

徐向前可不是张嘴吹牛。他亲自换上布鞋,摸着黑,翻过几座山头去侦察。趁夜色,他躲进旱河沟,窥探敌军动静。李克邦部虽说是“正规军”,可底子杂,人心散,哨兵巡逻敷衍了事。反倒是另一边罗霖部人多势壮,却有点胆小。

回到驻地,他调出地图,一指下去——白沙关。那是敌人两部交界处,防守最薄。徐向前当机立断,派人分头通知各排,晚饭别敲碗、不点灯,黑灯瞎火就出发。

士兵们一边啃着红薯,一边磨着枪刺,嘴上嘟囔:“枪少弹紧,打硬仗只能靠命大。”大家自嘲,却没人退缩。老百姓听说要夜袭,饭都顾不上做。有人偷偷给送了只咸鸭蛋当吉利物——“多接地气”。

夜袭一开始,红31师出其不意,搞定白沙关外围,捞到一批枪弹。士气正旺,几十号人笑得合不拢嘴。可没过多久,敌人大部队就反应过来。铁丝网拉起,炮口对准红军据点。罗霖部赶来增援,一浪高过一浪。地表看似暂时平静,暗地里实际上杀机四伏——敌人架起重机枪,准备来个反包围。

红军也不是铁打的。这一夜,草鞋快跑成布条,补给急缺。内部讨论开始变味儿:“该不该撤?打不了大仗就别硬撑。”有老兵皱眉说:“别闹腾了,回根据地守成王。”夜风里,战壕旁都是低声碎语。

局势僵到这份上,大部分人都想收兵,养精蓄锐再图后战。徐向前却突然拉着王树声耳语:“今晚再打一次白沙关。”

王树声听得目瞪口呆:“仗刚打完,守敌加强,拼啥?”徐向前嘴角一扬:“我这几天专门派人去骚扰罗霖,让李克邦那头以为咱走了,岗哨也松懈了。就是现在,软柿子软得流油。”

黑夜无声,红31师兵分三路,悄无声息摸回白沙关。手榴弹炸响敌军重机枪,紧接着山西腔口令一吼:“兄弟们,上!”混乱中,敌兵都还没穿好裤子,有的端着枪跑,有的干脆钻进山沟。李克邦和亲信混在乱军中翻山落荒。徐向前那句“先捏软柿子”,终于兑现。

表面上看,红军攻下了白沙关,敌方两路主官当天递了软弱的“和谈信”,似乎风头尽在我方。可战士们凑数的枪械五花八门,有的子弹根本装不上膛,战斗力受制约不小;粮食也快见底,能否坚持十天都成疑问。

更大的问题是,山里的地主和地方土豪开始搅合,谁送补给谁出事,说好了粮食,转眼就被国民党买通的山匪“半路打劫”。动议会上,“乘胜猛追”的有,“小心蛮干全军覆没”的也不在少数。军中议论四起,谁都知道:小胜之后,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说到底,有人说徐向前水平高,其实道理不复杂:没条件打胜仗,就不跟硬茬死杠。那些口口声声喊“强攻大城才威风”的人,要是真让他们负责,红31师说不定早成山沟里的孤魂野鬼。嘴上说火力最重要,没想过补给先断了怎么办?游击战难道是“打打闹闹,随便溜达”?吹牛谁都会,但真上战场敢这么赌命才算本事。元帅和大将也不是拍脑袋决策。有的时候能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要不是当初“捏了对的柿子”,徐向前和王树声还轮得到全国铭记吗?

要是换作你当年在队伍里,会觉得务实“捏软柿子”是明智,还是觉得“逞英雄才有血性”?有些人总说,咱得强中更强,怕啥死拼;可另一种声音就是,保护有生力量才是革命的根本。你怎么看如今历史选项?你支持“保命第一”还是“死战到底”?留言告诉我!谁的选项,才配载入史册?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