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又为何被称为中国军队的“明星装备”?
直-20的首次试飞成功是在2013年12月,这成为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当时网络媒体首次发布试飞图片后,立刻在国内外引发了热议。
许多人发现,它的外观与美制“黑鹰”直升机颇为相似,但细看之下又有明显不同。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旋翼设计。
直-20采用了5片桨叶的主旋翼系统,而“黑鹰”只有4片。
这种设计不仅提供了更大的升力,还减少了飞行阻力和噪音。
更多的桨叶意味着在高原地区也能保持出色的性能,这对于中国西部的高海拔边境地区尤为重要。
机身和尾梁连接处的过渡结构也经过优化,明显提升了机舱的运输性能。
这种设计以较小的空间获得更大的有效载荷,使其整体载重能力达到5吨左右。
外部吊挂能力估计可达4至5吨,这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任务需求。
直-20的起落架采用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设计,这在直升机中并不常见。
这种设计提高了粗暴着陆时的安全性,特别适合野外复杂地形下的操作。
尾轮还可以在贴地飞行时充当“探头”,让飞行员在超低空飞行时更有信心。
航电系统方面,直-20采用了最先进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
传统的机械仪表被大屏幕高清晰度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取代。
驾驶员可以方便地从显示器上获取飞行参数、导航信息、动力系统数据等各类信息。
专家指出直-20的复合材料使用量超过50%,这大大降低了机身重量。
国产大功率涡轴发动机的使用,被认为是该机最大的亮点之一。
但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维护上的新挑战。
直-20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再次成为焦点。
中国海军派来了新一代舰载型突击运输直升机直-20J,陆军航空兵的直-20也同台亮相。
这是公众首次能够近距离比较两款不同军种型号的差异。
从外观上看,陆航版采用陆军常用的绿色涂装。
海军版直-20J则使用海灰色涂装,这在海上行动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两者都保持了流线型设计,有效降低了飞行阻力。
最大的区别在于舰载适应性设计。
海军版直-20J有两处可折叠设计:旋翼和尾粱。
旋翼折叠后减少了横向停放空间,尾粱折叠则降低了高度和整体占用空间。
这些改动使其能够适应舰船上有限的停放面积。
起落架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陆航版的起落架更靠近尾部,而海军版的需要在海上复杂条件下起降。
因此海军版的起落架设计较靠前,增强了甲板起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直-20J在进行飞行表演时,往往与海军直-8直升机相伴飞行。
这两款直升机都可以吊运轻型的全地形车,在执行岛屿作战任务时特别有用。
它们能够实现作战人员和轻型装备的同时低空快速投送。
舰载直升机还进行了机降兵力投送的展示。
包括低空悬停、放下绳索、突击队员索降等战术动作。
这些演示展示了登陆作战中快速、高效、精准的兵力投送方式。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未来直-20舰载版本还可能担负更重要的反潜职能。
搜索雷达和声纳浮标将帮助探测水下潜艇,挂装的鱼雷则用于攻击目标。
这些能力将大幅提升海军的整体侦察能力和反潜能力。
直-20的诞生填补了中国重型直升机的空白。
在此之前,中国要么使用大型直升机如直-8,要么使用小型直升机如直-9。
缺乏在中间起骨干作用的中型通用直升机一直是个明显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从美国引进一批“黑鹰”直升机。
但随着这些直升机日益老化,加上多架在高原地区失事坠毁,必须寻找替代方案。
美国的禁运政策进一步加快了自主研制的步伐。
高原性能一直是直-20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
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小,会导致直升机的性能特别是运载能力显著下降。
直-20通过强大的发动机和优化的气动布局解决了这一难题。
海军对反潜直升机的需求同样迫切。
此前主力战舰多搭载直-9和卡-28两款反潜直升机。
直-9最大起飞重量约4吨,偏小的体型降低了反潜作战效率。
卡-28虽然足够大,但旋翼高度太高。
这迫使军舰设计时只好把机库做高,容易抬高舰艇的重心。
直-20的低矮外形解决了这个问题,更适合舰载使用。
直-20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发动机系统曾是需要依赖进口的短板。
国产涡轴发动机的功重比低、油耗大,难以适应直-20的使用需要。
但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中法联合研制的涡轴-16发动机功率达到1200~1500千瓦。
这款发动机的首次翻修间隔在3000小时以上,性能不亚于美国产品。
直-20的舱内设计也很实用。
驾驶舱为全玻璃设计,并排放置正副驾驶员座椅。
两片式风挡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保证飞行安全。
驾驶舱后面是座舱,可装载1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中部两侧各有一扇较大的滑动舱门,便于人员迅速登机和离机。
两侧舱壁还安装了对舷窗,便于机上人员观察窗外情况。
油箱位于座舱后部,采用的是抗坠毁油箱。
还留有内部辅助油箱、外挂辅助油箱和空中加油的管路及接口。
这些设计进一步增大了直升机的航程和任务灵活性。
直-20的尾桨设计也别有特色。
4片铰接式桨叶呈“X”型安装在桨毂上,而不是普通的十字形交叉结构。
这种设计减少了桨叶尖端涡流的气动耦合,使尾桨具有效率高、噪声小的优点。
海军版直-20J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能力的提升。
它不仅能够执行兵力投送和火力突击任务。
还可以承担海上搜救、抢险救灾、伤病员紧急后送等多样化任务。
随着直-20系列直升机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它已经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高原边境到远海大洋,都能见到这款“明星装备”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