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矛盾”蒋经国:既是刽子手,也是改革推手?

编者按:1978年5月,在终于正式接任台湾“总统”后,蒋经国让属下给岛内的媒体打招呼,明确要求不能再提什么“蒋经国时代”,不要高呼“万岁”。

蒋经国向记者们挥手致意。

在今日这个民主的时局,我仅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一名平凡的百姓。

透过数件往事,我们得以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他的形象。

- 节俭 -

1978年,台湾民众不禁感到惊讶:每逢“总统府”出巡,领衔的车队中,那辆熠熠生辉的豪华凯迪拉克轿车便是“副总统”谢东闽的座车,而紧随其后的,却是一辆陈旧不堪的别克旧车。

竟然是“总统”蒋经国的车。

彼时,历经蒋介石长期贬谪,国民党元老陈立重返台湾,然而陈立夫却无车可乘。

为此,蒋经国特意批文,从总统官邸调拨了一辆凯迪拉克轿车供陈立夫使用。至于他自己,依旧保持着简朴,继续驾驶自己的旧别克车。

蒋经国(1910-1988)

多年追随蒋经国的侍卫与随从们,原以为太子晋升“总统”后,生活自当有所改善。然而,他们很快察觉到,蒋经国依旧顽强地固守于那座如同台北民居般简陋的七海官邸之中。

当时,在蒋经国的“总统府”七海官邸内,霉迹斑斑的墙面与破损不堪的壁纸随处可见,甚至椅子的扶手亦已松动。沙发虽已使用逾三十年,却仍不舍得更换。由于官邸墙壁的破损,每逢雨季,总统府便时常遭遇漏水之苦。为了防止雨水渗透,侍卫们不得不使用三合板临时堵住墙面的裂缝。

蒋经国糖尿病病情加剧,医者提议于七海官邸增设游泳池以助其锻炼。蒋经国闻言,随即反诘:“台湾又有几家设有游泳池?”

此后无人再提此事。

自1950年至1978年间,蒋经国足迹遍布台湾岛上的320个乡镇。他偏爱身着夹克与军裤,由于台湾多雨,他常卷起裤腿,涉水而行,令其他身着西装革履的官员难以自处。此外,他常摒弃随从,不经预先安排,便直接走访工厂、农场乃至普通民宅。口渴时,他如同工人般直接从水龙头饮水,饥饿时,则随手抓起馒头即食,或是直接在路边的小饭馆购买盒饭,就地享用。

蒋经国水灾考察

在1960年代的一次探访台湾屏东时,蒋经国先生在随身携带的小型日记簿中记下了这样的文字:

建造适合他们的病房,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设计便于使用的椅子,构建合适的卫生间及卫生设施,以及为他们洗衣缝补,这些难道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吗?当然不是!如果对这些本应关注和能够做到的事情都漠不关心,那么所谓的‘拯救同胞、拯救人类’的口号,不过是空洞的言辞。

因此,自他执掌台湾以来,始终致力于为荣民争取权益,并保障民众的福祉。

即便是对蒋氏父子持敌对态度的李敖,亦曾进行过一番统计指出:

1978年,蒋经国先生当选“总统”之位,自那日起至1981年,短短三年间,他深入基层的次数累计高达197次。即便身居总统之尊,蒋经国先生在这三年中仍有155日扎根乡野,实地考察。为了监督一条正在建设中的公路,他更是不辞辛劳,深入山林,累计踏足21次。

自大陆至台湾数十载,他始终跋山涉水,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及至晚年,他悄然对随从轻语道:

腿疾加重,脚痛如刺。

侍从劝他减下乡,他却说:

“罢了,无论是待在办公室还是其他地方,痛苦感并无二致,今后就别再提这茬了!”

侍从们起初误以为,随着蒋经国晋升为“总统”,他们亦能同享荣华、安享富贵,却未料跟随蒋经国的生活却是漫长地跋山涉水、辗转流离。因此,蒋经国的“总统”侍从们普遍感到痛苦不堪,纷纷递交辞呈,络绎不绝。

1958年,蒋经国在主持台湾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曾与施工一线的老兵们同席共餐,共度工地时光。

- 政治屠杀 -

1949年,随着国民党的溃败至台湾,岛内随即宣布施行戒严令,并严格实行党禁、报禁,同时加强军事管控,禁止所有政治活动。在此背景下,蒋经国被委以重任,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同时兼任“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主任。在台湾岛上,他对情报机构进行了重组,并借鉴苏联克格勃的做法,对政府机关、军队以及学校等各个领域实施严密监控。

在那个时期,台湾全域的面积超过三万平方公里,其上分布着五万余名特务人员。蒋经国利用其掌控的情报网络,在台北市郊的一处植物园旁马场设立了政治犯的屠杀场所。那时,台湾的报纸几乎每日都充斥着“匪谍伏法”的报道。

此外,凡涉嫌“通匪”之人,无一例外地被监禁于台北的军人监狱或是台东的绿岛监狱。更有甚者,他们甚至未经历审讯程序,便被直接装入麻袋投入深海。

1950年代的台湾,“通匪嫌疑”没有标准,许多异见人士被莫名其妙罗织“匪谍”或“知匪不报”,或“叛乱”罪名,随后被无辜关押和屠杀。

经过后续的调查核实,当时台湾错误地杀害了无辜民众,总数高达五千人以上。对于那段时期的台湾白色恐怖,作家龙应曾回忆道:

那是在小学五年级,1962年的一个秋天。我们班的年轻数学老师,深受大家喜爱,正专注地授课。突然,教室外的楼地板上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匆忙而紧张。一群身着黄色卡其制服的人,手持枪械,冲进了教室。数学老师早已敏捷地逃离了教室,奔向走廊的尽头。孩子们在恐慌中四处逃散。我们则趴在四楼的栏杆上,向下望去。……在布满黄沙的操场上,数学老师的遗体以一种大字型展开,面朝上,与我们的目光相遇。那黄沙,显得如此冷漠,荒凉。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匪谍”这个词。此后,这个词听得越来越多了。每当开学时,总有老师突然消失,无人过问,无人谈论。一个每天与我们相伴的人,突然“蒸发”,而大家却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 被刺后的阴差阳错 -

1970年4月24日,蒋经国正在美国纽约进行访问之际,不幸遭遇刺杀事件。一粒子弹险些擦肩而过。行刺者乃台湾赴美留学生、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生黄文雄。黄文雄因对父亲早年因白色恐怖事件而入狱一事怀有深仇大恨,对国民党和蒋经国心存不满。在美国留学期间,他迅速加入了“台独联盟”,并逐渐成为该组织的中坚力量之一。

尽管黄文雄随后遭美国警方逮捕,蒋经国亦曾建议警方将其释放,此事件仍对蒋经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他后来跟心腹说:

“我为了台湾倾注了心血,为何台湾人却对我下此毒手?”

在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尼克松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冲击之下,国民党资深元老陶希更是将此时期喻为党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蒋经国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继而他开始大力提拔中青年才俊与台湾本土精英。旨在打破当时台湾政治舞台上几乎全由外省籍精英主导的格局,他期望通过推进“本土化”进程,实施“革新保台”策略,从而为国民党的长期统治注入新的活力。

在蒋经国的内阁阵容中,台湾籍阁员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谢东闽荣膺首位台籍出身的台湾省主席,而“交通部”部长高玉更是台湾知名的党外活跃分子。正是在这一时期,1971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登辉,被蒋经国慧眼识珠,任命为“行政院”政务委员。

自那时起,曾早年加入后又退出CCP的李登辉,成为了蒋经国巡视各地时不可或缺的随行人员。直至1978年蒋经国正式担任“总统”职务后不过短短20日,李登辉便被委以台北市长的重任。

1981年,李登辉再度获蒋经国提拔,担任台湾省的最高领导职务。直至1988年,他最终接替了蒋经国的位置,成为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尽管他一生都在积极抵制“台独”势力,却未曾料到,自己在不经意间,培养出了李登辉这样的深藏不露的“台独”总统候选人。历史的讽刺,莫过于此。

蒋经国与李登辉

- 解除戒严,放宽党禁

1979年12月,台湾爆发了集会游行,与会者纷纷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

面对此状,国民党内部右翼势力纷纷疾呼采取镇压措施,然而蒋经国却力主保持冷静,主张以宽容的态度面对民权运动的兴起。他对此阐述道:

驾驭权力固然轻松,然而真正考验的是,何时明智地选择放手。

在蒋经国的默许之下,自1979年集会事件发生以来,七海官邸周边便成为了党外人士进行请愿活动的不二选择。

今天的七海官邸

鉴于蒋经国对台湾民权运动的“默许”,在此情况下,一些由国民党极右派人士组成的“铁血爱国会”等组织也开始出现,并联合台湾本土黑帮,主张“消灭”“不忠贞爱国”的党外反对人士。

1980年2月28日,恰逢台湾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纪念之期。在这天,凶手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两个月前那场集会事件的主角之一、台湾省议员林义雄的住所。他们无情地杀害了林义雄年迈的母亲和年仅六岁的女儿,同时还将林义雄的另一位女儿砍成严重受伤。

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此起凶案可能是由国民党右翼组织“铁血爱国会”所策划。据悉,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武在血案爆发前,曾与他人透露过相关信息。

“应给林义雄家教训。”

血案最终无果。

1984年10月,著名作家江南(刘宜)在完成《蒋经国传》的创作后,于美国旧金山寓所不幸遭遇枪击。

不久后,美国启动了相关调查,并证实该暗杀行动是由台湾的黑帮组织竹联会实施的。而此次暗杀行动背后的“大人物”,矛头直指因江南(刘宜良)对领袖的不敬行为而心生恼怒的蒋经国之子蒋孝武。

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台湾当局最终对竹联帮前帮主及凶手陈启等人做出了无期徒刑的判决(然而,他仅服刑六年便提前出狱)。

在震怒中,蒋经国将蒋孝武贬谪至新加坡,担任商务代表团副代表的职务,从而将他彻底排除在接班行列之外。

1985年8月,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的专访时,蒋经国意外地透露,他本人并无意向让蒋家后人继承其衣钵。

消息一经传开,即刻在海内外激起轩然大波。当年12月25日,蒋经国在一场会议上,毅然决然地摒弃了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正式声明,蒋氏家族成员“绝无可能,亦无意”参与下一届“总统”的竞选。

蒋经国曾告马英九等亲信:

“我深知自己是个独裁者,但我会是史上最后的那个——”以专制终结专制”

鉴于国民党的主动改革态势和日益开放的政治空气,1986年9月,台湾岛内反对派人士齐聚台北圆山饭店,组织发起成立“民主进步党”,即后来的台独标杆民进党。

彼时,台湾情报机构迅速将一份拘捕名单呈递至蒋经国面前,然而,蒋经国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批准,他言道:

国民党过去过于骄傲自负。

随着时代更迭,环境变迁,潮流亦随之流转,党需秉持创新思维、采纳新策略,在民主政治的框架内积极推动改革举措。

国民党大员向宋楚抱怨。

“国太过于软弱,他真该效仿他父亲,将那些‘反对者’毫不犹豫地驱逐到深海之中!”

1986年十月,宋美龄自台湾离乡背井已逾十载,遂特意返回宝岛,选择在昔日蒋介石总统府所在的士林官邸安顿下来。在此期间,她时常邀请党政军高层要员前来交流。在宋美龄眼中,随着蒋经国年事渐高,局势渐显失控。面对那些跃跃欲试的台独和民权派人士,宋美龄甚至公开发表文章表示:

“这类狂热野心分子所追求的,乃是在混乱之中谋取私利,却置法律与秩序于不顾。”

针对以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右翼势力,其试图维系“旧秩序”的努力,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在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Graham女士时直接公开表示:台湾“将解除戒严、开放党禁”。

继而,曾身兼蒋经国秘书与翻译职务的马英九表示:

听闻蒋先生亲自宣布将解除党禁与报禁,“我瞬间被一股强烈的电流所击中,那股电流仿佛是我们正在书写历史的力量!”

蒋经国与马英九

面对这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国策顾问”沈昌焕直言不讳地表示:

“这可能导致党失去政权!”

蒋经国淡然回应:

“执政党无永存。”

- 百无禁忌 -

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正式宣布解除在台湾实行了38年的“戒严令”,随后,台湾岛内的党禁和报禁也开始放开。

那时,年届七十七岁的蒋经国向他的亲信、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坦诚道:

我邀请您加入,是基于内心怀揣的三项深切愿望,期待您能分担其中的一部分重任。这三项愿望分别是:首先,国民党亟需进行改革,现众多民众与党员对党派表示出不满情绪。若执政党停滞不前,无疑将引发严重的危机。其次,政治民主化势在必行,台湾自戒严以来已逾四十年,民众的反感情绪日益加深,故而“民主”之路我们必须坚定前行。最后,国家统一乃大势所趋。两岸分隔已四十余载,如今台湾已具备推动国家统一的条件和力量。

1987年,随着戒严令的解除以及党禁、报禁的相继放宽,台湾的政坛亦逐渐呈现出更为错综复杂的态势。

当时,民进党候选人公开喊出了“反对蒋家”的口号,有些漫画甚至将蒋经国糗为对美国人卑躬屈膝,有的则将蒋经国画为猪头猪脑,另外,部分候选人甚至公开称呼蒋经国是“猪仔”

尽管“警备总部”屡次恳请蒋经国批准对数位民进党成员实施逮捕,然而蒋经国非但未予同意,反而下达命令,特赦了十三名政治犯。

1987年9月16日,蒋经国于国民党中常会上正式宣布,大陆探亲政策将得以实施。紧随其后,于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正式开启探亲登记工作。

自开放探亲政策实施六个月后,登记前往大陆进行探亲的人数已激增至14万之众。

在生命的最后半月,即1987年12月25日,蒋经国在幕僚的力劝之下依旧坚定,坐着轮椅出席了在台北中山举办的“行宪纪念日大会”。然而,现场爆发了民进党的抗议活动,他们悬挂白布条、推倒桌子,并高呼“老贼下台”的口号。

蒋经国对此颇感不快,他对郝伯村说:

“一生致力于台湾的发展,却在力不从心之际遭受这样的羞辱,实难承受。”

彼时,部分国民党高级官员主张恢复戒严措施,然而蒋经国却表示:

“我能忍,你们也忍忍。”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先生在剧烈咳嗽之后,突然大口吐血。当天午后,这位历史人物终究与世长辞,享年78载。

蒋经国与蒋方良

自1989年至1996年,这不过短短七年间,孝文、孝武、孝勇三位儿子也先后在荣民总医院离世。

2004年,蒋方良在落寞中去世。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