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跌到2.81元还被外资疯抢?一只中药股十年逆袭背后的资本真相

2015年,A股大牛市的喧嚣还在耳边回响,某中药企业的股价被推到了31.19元的历史高点,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也许是它多年内最后的高光时刻

人们习惯了医药板块的高增长神话,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板块轮番上演涨停秀,行业里风头最劲的中药公司,却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跌跌撞撞,活成了“最惨医药股”的活教材

2018年,股价第一次跌到2.81元,市场集体哑火,没人再看它一眼,大家都忙着追新热点,谁还会关心一个“老药厂”的命运

时间来到2025年2月,股价又一次在2.95元的低位徘徊,两次探底,画出一个双底形态,市场依旧冷淡,仿佛这家公司已经被时间遗忘

说到底,这种长时间的连续下跌,不只是业绩问题,更像是一种信任危机,投资者对它,已经没有期待

但市场从不缺乏转机,更不缺故事,2025年中报发布,业绩同比暴涨303%,归母净利润达到4468万元,营收也有7.64%的增长,数字一出来,大家开始有点坐不住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瑞银、摩根、巴莱克三大国际资本突然现身,直接杀进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把这只小盘中药股推上了风口浪尖

瑞银刚进来就拿下237.41万股,成了第三大流通股东,摩根士丹利在一季度进场后又加仓28.19万股,现持有212.95万股,巴莱克也新进168.15万股,成为第十大流通股东

大家都在问,这家公司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外资集体“冲锋陷阵”,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重仓买入

这家公司2007年1月24日上市,发行价10.85元,主营业务是纯天然植物类心脑血管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行业细分赛道里算是有头有脸的老字号

按2025年经营分析,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营收5.065亿元,占66.31%,毛利率高达80.77%;肌肉骨骼系统药物营收1.863亿元,占24.39%,毛利率也有55.77%;抗病毒类、呼吸系统药物、生殖泌尿系统药物虽占比不高,但毛利率也算可观

公司手里有四大独家医保品种——心可舒片、骨疏康胶囊、荷丹片、脑血疏口服液,都是市场上叫得响的“老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2021年到2025年业绩连续四年下滑,中报大增还是今年才有的新鲜事,所谓“触底反弹”,看似偶然,实则背后积蓄已久

从数据看,公司的主营收入高度依赖心脑血管药物,虽然毛利率惊人,但结构单一,一旦主力产品出现波动,业绩压力就会很大

那么问题来了,外资为啥在业绩反弹的节点选择大举进场,是短线套利,还是看中了长周期的底部价值

有人说,外资是“聪明钱”,尤其是摩根士丹利这种老牌投行,进场时间踩得准,2025年一季度就已买入,二季度又加仓,瑞银和巴莱克则是在二季度新进,都是涨势启动前上车

数据再冷,也能掀起市场波澜,尤其是在连续底部横盘七年后,双底形态一旦确立,技术派和价值派的资金就会有交集,行情就有了基础

从公司基本面看,目前总市值41.44亿元,还不到五年前的零头,这样的“小盘股”,在外资眼里反倒有操作空间

回头看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03.16%,营收同比增长7.64%,虽然绝对值并不惊人,但在当前医药板块整体震荡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增速属于“鹤立鸡群”

外资的打法一向理性,选股从不迷信热点,更看重长期业绩弹性和估值安全边际,这家中药企业显然符合“超跌反弹+业绩拐点+低估值”的所有标签

市场表面上看是外资拉升,其实背后是公司基本面的修复和预期的改善,双底形态、业绩爆发、外资进场,三者叠加,形成了强烈的信号共振

A股的投资者往往“追涨杀跌”,看到外资进场才想跟风,但事实上,外资布局的底气,更多来自对行业和公司长期价值的判断

行业内部的分化正在加剧,创新药、中成药、医疗器械轮番成为热点,但真正能穿越周期的,还是那些手握核心产品、有技术壁垒的老企业

这家中药公司虽然经历了十年的低迷,但底子还在,产品线稳定,渠道扎实,只要业绩出现拐点,估值修复空间就很大

外资的重仓,既是对公司基本面的认可,也是在用真金白银投票,市场有时会迟到,但不会永远缺席

2025年的医药市场和十年前大不一样,监管趋严、行业洗牌、资本出清,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是硬茬

未来的不确定性还很多,医药板块的波动不会停止,这家公司的反转仅仅是开始,还是又一次昙花一现,没人敢打包票

市场永远在变化,风口来临时,也许下一个被资本盯上的“老药厂”,就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