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美媒称美国不再拥有全球领先的军事力量,这是9.3阅兵的效果?

近期美国《外交政策》刊发的分析文章在国际军事观察领域激起了不小波澜。该文基于中国抗战胜利日阅兵展示的军事技术成果,得出了一个令西方战略界不得不严肃对待的结论:美国已不再拥有全球领先的军事力量,中国军队不仅在数量规模上取得优势,更在技术创新和装备体系化发展方面展现出领先态势。这一判断虽然令某些西方战略家感到不适,但却准确反映了当前全球军事力量对比的客观现实。

阅兵式上展示的武器装备体系充分证明,中国军事现代化已经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过去那种认为中国军事技术只是模仿西方的刻板印象已被彻底打破。从高超音速导弹到先进无人机系统,从航母舰载机到隐身战机,中国军工体系展现出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投入和系统布局的自然结果,其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的飞跃。

乌克兰战场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知。作为北约与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这场冲突充分暴露了西方军工体系的脆弱性。北约秘书长不得不承认俄罗斯三个月生产的弹药量就超过北约全年产量,这一事实本身就极具说服力。如果将俄罗斯的军工产能与中国相比,则更是小巫见大巫——中国作为全球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其军工生产潜力足以支撑任何大规模高强度冲突的需求。

这种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正在重塑美国的战略行为模式。

尽管美国表面上依然强硬,但实际行动却显示出战略收缩的明显迹象。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正在寻求退出策略;在亚太地区,美国虽然保持军事存在,但已难以对中国施加实质性军事压力。这种战略调整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基于对自身实力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当一个帝国失去对外施加意志的能力时,往往会转向对内剥削和压迫。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盟友采取的一系列勒索行为,从这个角度观察就显得格外清晰。要求韩国增加驻军费用分担、逼迫日本承担更多军事开支、对欧洲盟友挥舞关税大棒,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特朗普个人的交易式外交风格,实质上反映的是美国霸权实力衰退后的必然选择。就像衰弱中的猛兽无法捕猎大型猎物时,会转向攻击自己的族群一样,美国在无法对外扩张时选择了向内剥削。

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平衡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美国传统上依靠航母战斗群和前沿基地体系建立的军事优势,在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面前已经大打折扣。中国不断增长的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潜艇力量,使得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自由受到极大限制。这种战场环境的改变,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干预台海和南海冲突的风险和代价。

历史经验表明,霸权的衰落往往从军事优势的丧失开始。美国当前面临的困境不仅体现在军事层面,更反映在经济、科技和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外交政策》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客观承认了这种变化,而不是像某些西方媒体那样继续沉浸在“西方永远领先”的幻想中。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