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因政策方向的转变,越南政府开始强力推行针对华人的措施,并持续压制当地的华人群体。局势逐步升级,越南还不断派兵骚扰中越边境,并非法占据南沙群岛等我国领土。在这样的背景下,1979年中国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有力回击了对方的挑衅,也大幅削弱了越南的气焰。
实际上,中越边境的军事冲突并未因一战而终止。此后的近十年间,两国在老山、者阴山等重要防线多次爆发激烈交火,双方都有惨重伤亡。1984年,中国军队为保卫战略要地,选择对越军展开大规模炮击,这场战事不仅沉重打击了越南的军队和经济,还让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全新认识。
这场具有标志性的炮击发生在1984年7月12日,正值老山与者阴山收复作战期间。那一天凌晨,中国军队开始在老山地区集结,共部署了12个炮兵连、4个坦克连,并储备了2.5倍于常规作战用量的弹药通常一次战斗只配备一个基数,这次则远远超出常规。由此可见高层对战局的重视。
凌晨三点十分,己方先行以扰敌炮火打击掩护主力集结,将越军引入伏击圈。尽管初始打击中,越南方面有多名隐藏在树林及草丛中的士兵被直接命中,甚至营长也有阵亡,但越军并未出现溃乱,反而更加谨慎地匿伏,寻找反击时机。战场形势跌宕起伏,到了清晨五点,越南军队突然对中方阵地发起突袭,防守部队因此一时猝不及防。中方士兵立即调整部署,所有炮口迅速锁定目标,在指挥下全线开火。
炮击自清晨五时一直持续到正午十二时,储备弹药被全部消耗,弹着点遍布松毛岭各处。据统计,单炮弹发射量就超过一万发。补给部队及时续送弹药,炮火声再度回响于山岭之间。
我军还组织步兵连续发动冲锋,士兵们持枪推进,表现出极高的牺牲精神与战斗意志。在这样持续且猛烈的攻势之下,越南军队付出了惨烈代价。战后根据官方统计,仅在松毛岭一役,越军阵亡人数超过3700,尸体横亘山野。
出于人道主义,中方允许越方派遣小队前来收殓,但限定人数不得超过五十人且禁止携带武器。越军却违反约定,数十人持械闯入收尸,这一行为最终遭到再次炮击,无一人生还。事后,为避免疫病,中方派兵对遗体进行消毒和火化作业。
此次炮击对于越南的打击极为沉重。战争导致大量民众流离失所,工厂、农田等基础设施毁于一旦,国内生产一度陷入停滞。军队损失尤为严重,大量兵员伤亡及装备消耗,极大削弱了其国防能力,让越南在地区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大不如前,面对内外压力倍增。
这一事件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军队展现出的指挥能力与战斗素质,使外界重新评估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捍卫主权的决心。
回望1984年7月12日的松毛岭炮击,它不仅是中越边境冲突的关键节点,也深刻影响了越南的国家命运与地区格局。时至今日,人们仍需缅怀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将士,铭记和平的来之不易。保持警惕、坚定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的意识,始终不可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