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印媒很纳闷:中印明明都没买到苏-33,可为啥中国就能造出歼-15?

全球范围内,能独立建造航母且配套自研舰载机的国家寥寥无几,目前仅有中、美、俄、法四国具备这一能力。印度虽已拥有航母,但其舰载机与预警机几乎全靠进口,自研之路至今未有实质性突破。

近日,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就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以俄罗斯苏- 33舰载机为切入点,对比中印两国舰载机发展的不同路径,字里行间难掩“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绪。

文章介绍,苏- 33是苏联/俄罗斯专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打造的舰载机,脱胎于陆基苏-27 “侧卫”战机。为适配航母狭小甲板,苏-33设计了可折叠机翼以节省空间;起落架经过加固,能承受航母起降时的巨大冲击力;机身腹部还加装了拦阻钩,便于在航母上钩住阻拦索完成降落。

更关键的是,苏-33配备了前置鸭翼,这一设计让它在低速飞行时操控更灵活、俯仰控制更精准,非常适合滑跃式航母的短距起飞与降落。相较于苏- 27,苏- 33的失速速度更低,起降稳定性也更优。

动力方面,苏- 33搭载两台土星AL-31F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可达122千牛,与“库兹涅佐夫”号的滑跃甲板适配度极高。机身还经过特殊加固处理,能抵御海上盐雾腐蚀和航母作战的恶劣环境,整体性能堪称优良。

基于此,文章指出,21世纪初,中印两国均开启了雄心勃勃的海军发展计划,航母项目成为重点。2001年前后,中国从乌克兰购入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后更名为“辽宁”舰);印度则从俄罗斯接手了二手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

航母到手后,舰载机就成了刚需。当时,苏- 33是少数能适配滑跃式航母的舰载机,自然成为中印两国的重点采购目标。可俄罗斯却为了保密,拒绝出售。无奈之下,印度只能退而求其次,采购米格- 29K作为舰载机,勉强满足需求。

而中国的选择与印度截然不同。虽未买到苏- 33,但中国并未放弃,而是选择绕道乌克兰,获得了逆向防止和改进的基础,最终成功研发出国产的歼- 15舰载机。

《欧亚时报》提到,21世纪初在俄罗斯拒绝出售苏- 33后,中国就转而从乌克兰购入了一架苏-33的早期原型机——T-10K-3。这架原型机虽无发动机、缺乏航空电子设备,但机身设计却藏着“宝藏”:折叠机翼、加固起落架、前置鸭翼等舰载机关键特征一应俱全。中国工程师拿到这架原型机后如获至宝,立即展开逆向工程,通过拆解、分析、测绘,彻底吃透了苏- 33的设计精髓。

图注:苏-33的早期原型机——T-10K-3

当然,仅靠原型机远远不够,歼- 15的研发还融入了大量中国的自主技术改进,尤其是最新的歼-15T战斗机,雷达换装为更先进的国产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与多目标跟踪能力远超苏- 33的“倒卡”雷达;武器系统也实现升级,可挂载霹雳- 12和霹雳- 15空空导弹,火力水平远超苏-33。

2009年,歼- 15首飞成功;2012年,开始在“辽宁”舰进行航母起降试验;2013年,正式列装服役。从购入T-10K-3原型机到歼- 15成功上舰,整个过程不到十年,这样的速度让印媒惊叹不已,甚至在文章标题中用“重生”二字,高度评价中国对苏- 33原型机的改造成果。

反观印度,舰载机发展几乎是“砸钱买现成”的模式。起初,印度采购米格- 29K配备在“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上,但这款舰载机的可靠性与性能饱受诟病。后来,印度又将目光投向法国“阵风”-M舰载机,计划为“维克兰特”号航母升级装备。

可问题在于,印度一味依赖外购,从未真正投入力量研发自主舰载机。无论是米格- 29K还是“阵风”-M,都需要支付高昂的采购与维护成本,而且还得看供应商的脸色。

更重要的是,这些外购装备很难融入印度的作战体系。印度的预警机、数据链、指挥系统等装备来自俄罗斯、法国、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堪称“万国牌”,拼凑起来的作战体系效率低下,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因此,印度这种“买买买”的模式,短期内确实能拼凑出一支舰载机部队,但从长期来看,完全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局势变化或供应商断供,印度的航母战力便会陷入困境。

总体而言,《欧亚时报》的文章虽带有几分“酸味”,却也点出了中印舰载机发展的核心差距——技术自主性与战略眼光。中国在未能买到苏- 33的情况下,凭借T-10K-3原型机的逆向工程与自身技术积累,成功研制出歼- 15;如今,还在歼- 15基础上推出歼- 15D电子战飞机,形成了完整的舰载机家族,为航母战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