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那边规规矩矩地摆出了7份竞聘材料,可球迷的留言区里,大家却在声嘶力竭地喊着一个压根没投简历的名字。
这事儿就挺有意思的。
那个被球迷“票选”出来的人叫拉莫斯,一个西班牙人,正在带河南队。他的神奇之处在于,接手时球队还在保级区挣扎,短短14场比赛,不仅联赛排名从中超第14位拉到第10,更是在足协杯里一路把成都蓉城、上海申花这样的强队给干掉了,眼看就要摸到决赛的草皮。最近4轮联赛,他的球队更是轰进了12个球,进攻火力猛得不像一支中游球队。
球迷为什么疯了似的推荐他?因为他做到了历任国足主帅都没做到的事——量体裁衣。他能把黄锐烽这么个不起眼的球员改造成全能翼卫,能让租借来的卢永涛找到头球破门的快感,甚至让31岁的阿奇姆彭跑出了当年在英超的速度。这种不看名气看特点,把手里一把散牌打出王炸效果的能力,恰好戳中了国足最大的痛点:我们从来不缺球员,缺的是一个能把球员用对地方的说明书。
再回头看看那份官方名单上的热门人选,就显得有点五味杂陈了。
卡纳瓦罗,名字最响亮的一个,顶着“世界足球先生”的光环。他在恒大和权健时确实风光过,但那套战术说白了就是严重依赖大牌外援。2019年他短暂带过国足打中国杯,结果怎么样大家也清楚。现在国足的归化球员潮水退去,艾克森、武磊也逐渐老去,让他来带这支“平民化”的国足,他还能依赖谁?
然后是哈维尔・佩雷拉,另一位西班牙教练。他算是“中超老熟人”,2019年带河南队拿到过联赛第五,后来去上海海港更是直接拿了个中超冠军。他的优点是务实,懂得怎么在有限的预算里调配资源,激活本土球员,比如把吕文君用活,把李圣龙打造成支点。对中超球员的熟悉度是他最大的资本。可他的问题也同样明显,亚冠赛场上的表现不佳,以及后来在海港因管理问题下课,都让人对他处理更衣室关系的能力打个问号。
还有一个小克鲁伊夫,名宿之后,自带欧洲先进足球理念。他曾在深圳队干得不错,把球队带到联赛第六。但他最大的硬伤是“执教断档”,从深圳队离任后快三年没正经当过主教练了,只是在巴萨当助教。足球世界日新月异,三年时间足以让一个教练与一线脱节。国家队主帅这活儿,压力山大,他那略显单薄的独立执教履历,真能扛得住吗?
这么一对比,就更能理解球迷为什么对拉莫斯“爱而不得”了。拉莫斯的出现,就像是在一个全是现实主义选项的菜单里,突然冒出来一个理想主义的“隐藏款”。他证明了,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精细的战术打磨和心理激励,也能让一支球队脱胎换骨。河南队那堪称“小成本奇迹”的逆袭,正是当前国足最需要的强心剂。
不过,拉莫斯本人倒是清醒得很。当记者把话筒递到他面前问他想不想接手国足时,他直接回绝了:“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我的全部精力都在河南队。”这种专注,既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也无意间揭示了国足帅位的尴尬——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更有趣的是,在支持拉莫斯的呼声里,夹杂着一种清醒的悲观。有球迷说,“就算拉莫斯来了又怎样?后防线年龄断层,中场缺个能传球的,这些问题换个教练就能解决吗?”这话说得扎心,却也一针见血。拉莫斯在河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队内外援的出色发挥,到了国家队,这些“外挂”可就没了。河南队能给他半年时间去试错,去打磨,国足能给吗?
说到底,这次选帅的喧嚣,暴露出的还是那个老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练?是需要一个名气大的来“镇场子”,还是一个熟悉情况的来“过日子”?当真正可能适配的教练因为各种原因无意接手,而主动竞聘的又或多或少存在短板时,这个选择题本身就成了一个悖论。
或许,就像资深足球评论员马明宇说的那样,国足现在需要的不是什么世界名帅,而是一个能蹲下来研究对手、踏踏实实干活的“务实派”。从这个角度看,抛开理想化的拉莫斯,哈维尔似乎成了那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现实选择。
最终谁会拿起国足的教鞭,谜底很快就会揭晓。但这阵热闹过后,真正的问题依然悬在那里。选帅,从来都只是个开始,比选谁更重要的,是足协能否放下对短期成绩的执念,是外界能否给予新帅足够的时间和信任去构建体系。
毕竟,在这个圈子里,耐心有时候比名气珍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