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NBA新人状元并非万能钥匙弗拉格的控卫冒险,谁来为“揠苗助长”买单?
新赛季NBA季前赛舞台上,库珀-弗拉格的履历和身高让他一登场就自带主角光环。可要说戏剧性,他首秀的经历堪称新手村“难度拉满”——一张身高2米06的万能牌,被基德硬塞主控,人们噌地来了兴趣状元郎真能一肩挑控卫大梁?还是基德又玩教练界熟悉的“出奇制胜”套路,每次都让球迷直呼“请理性养苗”?
故事的总是带着些许悬念,尤其是当NBA新赛季百大球星榜单刚出炉,The Ringer直接把身份还带着“新科状元”滤镜的弗拉格,豪爽排在第61位。天赋碾压一众现役球员?还未站稳脚跟就能如此高光,媒体的溢美之词多少有点“未必所有种子都能一夜长成参天大树”的意味。站在数据堆里仔细一难免要为他捏把汗。
上一场对爵士,弗拉格首次挂帅一号位,21分钟13投3中,三分球6中1,总共11分7篮板,助攻只有1个,2抢断2盖帽,正负值+1。看得出防守端上心,篮下拼命,但控球发动进攻这把刷子还是偏生涩。三分命中率16.7%——大概比库里梦中投篮都要冷静不少。比詹姆斯、杜兰特这样的巨星前辈们,弗拉格的策应组织就像新手村里的小白号,一路磕磕绊绊。
真正让人纠结的是,为什么基德如此执着于“让高个子打控卫”?难道时髦的“魔球时代”某个视频片段让他一时技痒?2米06的硬汉被推到控卫线,就遭文森特三分“连环”,持球推动进攻却连自己脚步都快踩乱,观众席一时间议论纷纷“他适应季前赛强度了吗?”
上半场弗拉格的高光时刻来得猝不及防——一记双手暴扣,直接点燃全场。可数据板是不会撒谎的7投4中,三分弹无虚发(准确地说是无中),只拿1助攻。这样的输出与其说是一号位,不如说更接近于摇摆的锋线侧翼,或者是苦行僧般在场上流汗的斜坡达人。
下半场风格不变,打法仍然不温不火。八分钟时间里,命中率略见提升,但想要凭一己之力梳理团队进攻、穿针引线,弗拉格还在找感觉。三节下来,11投4中,仅拿到13分1篮板3助攻2犯规,“助攻”成了罕见珍宝。比赛进程到末节,弗拉格继续咬牙坚持,却贡献寥寥,最终定格在28分钟,全场手感回暖到45.5%,但三分零开火,“正负值-6”也成了他这场仗的留念。
如果说基德的用人是豪赌,那这局短期内似乎还没砸出水花。NBA可不是试验田,每一场球都在用最真实的对抗和速度告诉新人野心和能力的间隙,靠天赋上限未必就能填满。联盟对“高位持球发牌人”的迷恋未曾消退,可用“快培养”与“揠苗助长”画等号,就显得太过急躁。
翻看NBA新秀成长史,太多名字在光环与高压间徘徊,最终能破茧成蝶的,都是背后日复一日磨练点滴基本功、逐步与节奏、角色找到契点的勤勉者。作为状元,弗拉格无疑拥有让人眼馋的身体条件和全面潜力,只是距离真正理解NBA控卫职能,还有整整一段桥梁等着他慢慢搭建。
对球队来说,所谓新战术尝试不是一拳定胜负,也不是一黑成名。更像是“期中模拟考”,充分暴露短板才能针对补课。基德当下最重要甚至未必是坚持自己的战术理想,而是让这颗冉冉升的星,真正读懂联盟节奏,体会何为真正的主控玩家。
也许下次季前赛再见弗拉格,我们会发现他不再是控卫区的尴尬影子,而是随性流在锋线间大杀四方,就像所有逐梦NBA的少年,最终都要用自己的步伐找到各自的位置。成长不怕慢,只怕跟错节奏的旋律。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