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灯光打得刺眼,拳台在中央孤立而耀眼。
徐灿右手高举,在灯光下挥舞,观众的欢呼声像潮水般冲击着每一个角落。
刚刚结束的最后一回合,他以持续不断的高频出拳压制住法国拳手贾瓦德·贝尔梅迪,裁判举手示意胜者的一瞬间,他长舒一口气,笑容绽开。
擂台下,摄影师的快门声此起彼伏,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下,落在金色的IBO超羽量级国际拳王金腰带上,闪着光。
徐灿的名字,在中国职业拳击圈早已不陌生。
他曾是WBA羽量级世界拳王,以超高的出拳频率闻名。
在2019年与久保隼的比赛中,他整场轰出超过1200拳,这个数字至今仍让很多拳击爱好者津津乐道。
这一次回到北京的赛场,他并不是为了夺回昔日的WBA金腰带,而是为了捍卫手中已经握住的IBO超羽量级国际拳王头衔。
比赛一开始,贝尔梅迪显得谨慎,他试图用步伐控制距离,用刺拳打乱徐灿的节奏。
但徐灿几乎没有给对手机会,他的双脚像踩着鼓点,一步步逼近,拳头如同雨点般砸向对手。
现场观众能明显看到,贝尔梅迪在第二回合开始时眉骨附近已经有了红肿的痕迹。
徐灿的打法没有任何犹豫,他一直在压迫,不断切入,逼迫对方进入他熟悉的节奏。
贝尔梅迪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的反击速度快,尤其在第三、第四回合,他抓住徐灿出拳后的空隙打出几记干脆利落的反击拳,让现场一度出现惊呼。
但徐灿的体能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他的出拳频率丝毫不减,反而在中后段加快了节奏。
到了第七回合,贝尔梅迪的呼吸明显急促,他开始更多地选择抱住徐灿来化解攻势。
IBO(国际拳击组织)的头衔虽然在四大拳击组织之外,但在职业拳击界依然有一定分量。
对于徐灿来说,这场卫冕战不仅仅是一场胜负的较量,更是他在经历了WBA金腰带失守后对自己的一次证明。
2021年,他在与英国拳手伍德的比赛中意外失利,丢掉了令他成名的WBA世界羽量级拳王称号,那场比赛的后半段,他体能透支,被连续击打到TKO。
这一次,他显然吸取了教训,从第一回合到最后一刻,他的节奏都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在国内职业拳击环境中,徐灿属于少有的能在世界级舞台上站稳脚跟的拳手。
中国的职业拳击起步较晚,职业体系和市场规模与欧美、拉美国家存在差距。
徐灿的打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高频率的组合拳和主动进攻的风格让他在国际赛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
而这场在北京的比赛,也吸引了不少拳击迷专程到场,他们挥舞着国旗,高喊着徐灿的名字,现场的气氛甚至盖过了很多国际大型赛事。
比赛进入最后两个回合时,贝尔梅迪已经难以形成有效反击。
徐灿依旧维持着超高的出拳密度,他的前手刺拳不断扰乱对方视线,后手直拳和勾拳接连命中。
第十回合结束时,贝尔梅迪的面部已经出现多处青肿,嘴角带血,但他依然坚持到比赛终点。
当裁判宣读比分,三位裁判一致判定徐灿获胜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赛后,徐灿在拳台中央高举金腰带,接受观众的喝彩。
他没有过多的庆祝动作,只是不断向四周的观众挥手致意。
媒体区的记者蜂拥而上,长枪短炮对准他,那条金腰带在闪光灯下显得格外耀眼。
很多现场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直播了这一刻,视频里能听到不停的呐喊和口哨声。
在职业拳击的体系中,卫冕战的压力往往比挑战赛更大。
挑战者可以放手一搏,而卫冕者则背负着必须守住头衔的心理压力。
徐灿的打法一向被认为是高风险高回报,他的防守并不依赖大量的闪避,而是通过进攻压制对手。
这种风格在拳击圈内争议不小,有人认为这种打法消耗巨大,极易在后半段被反击,但也有人喜欢他这种不退缩的姿态。
值得注意的是,IBO头衔虽然没有WBA、WBC、IBF、WBO四大组织的金腰带那么高的商业价值,但对于在国际舞台上打拼的选手来说,它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敲门砖,可以带来更多国际赛事机会。
而且在观众看来,一场激烈的比赛,远比金腰带的级别更有吸引力。
对拳击爱好者来说,徐灿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胜利,也是一场属于拳击文化的盛宴。
现场那种纯粹的呐喊、紧张的气氛、一次次击中对手后的欢呼声,这些瞬间构成了拳击独有的魅力。
现场有人在赛后讨论徐灿的打法,还有人拿出手机反复播放他在第八回合的连续组合拳,认为那是全场最佳的进攻瞬间。
在北京的这个夜晚,观众席上有不少是第一次看职业拳击的年轻人,他们被现场的热烈气氛所感染,不断站起来为每一次漂亮的击打欢呼。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而是一种全新的体育体验。
拳击带来的,不只是拳台上的较量,还有观众之间那种情绪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