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东亚杯中国男足1-0战胜中国香港队赛后,一则不和谐的插曲打破了赛事的常规节奏,引发轩然大波。中国香港队前锋米高(Michael Udebuluzor)手持喇叭向香港球迷致谢时,竟用英文“bastard”(杂种)辱骂中国球迷,并公然指向中国球迷看台。此行为瞬间点燃众怒,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激起广大网友的强烈谴责。
米高,这位21岁的前锋,父亲是前港超尼日利亚外援哥连斯,他在志杰队参加青训,有着在德国受训及效力当地低级别联赛球队的经历。因其特殊身份,能以内援身份报名参赛,于7月14日刚刚自由身签约中甲球队苏州东吴,合同期至2026年底,本被寄予为球队锋线带来活力的厚望。
事件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网友们纷纷在苏州东吴俱乐部官方账号下留言,要求严肃处理米高的不当行为,捍卫国家尊严和球迷权益,不少网友直言“中国这么多人,怎么请个黑人来?请个广西农民都比他强” ,表达对米高行为的愤怒与对引入该球员的质疑。苏州东吴俱乐部在巨大舆论压力下,展现出果断态度,48小时内迅速启动解约程序。俱乐部依据合同中“损害俱乐部及国家形象”条款做出决定,从法律层面来看,由于部分注册手续未最终签字,俱乐部在解约一事上占据主动。
米高在舆论压力下,两次出面道歉。首次通过私信解释称是“德国生活经历导致表达失误”,显然这一理由难以服众;第二次则公开承诺捐出下一年薪水的20%-25%用于儿童足球公益,试图挽回局面,但均未能平息众怒。
此次事件不仅关乎米高个人职业生涯,更上升到体育精神与国家尊严层面。足球作为一项全球性运动,本应是促进交流、增进友谊的桥梁,球员在享受足球带来的荣誉与利益时,更应秉持体育道德,尊重对手与球迷。米高的行为严重违背这一准则,遭到解约可谓咎由自取。而苏州东吴迅速“割席”,也彰显俱乐部维护国家形象、坚守底线的决心 。 #热点新知#
从行业角度看,此次事件给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敲响警钟,在引进球员时,除考量竞技水平,更要注重球员品德与价值观审核,避免类似伤害球迷感情、损害国家尊严的事件重演,共同营造健康、积极的足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