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高调闯入南海,意图展示所谓“印太存在感”。
山东舰率领的40艘中国战舰迅速集结,在吕宋海峡形成钢铁包围圈。
法国海军上将尼古拉斯·沃朱尔宣称“已做好战斗准备”,可实际行动却暴露了心虚。
法军战机起降训练大幅缩减,通信频段持续加密,甚至临时取消穿越台湾海峡的计划。
这场精心策划的“力量秀”,为何演变成法国海军的尴尬现场?
“戴高乐”号满载排水量仅4.2万吨,甲板硬生生焊接了4米钢板才勉强让预警机起降。
动力系统移植自核潜艇反应堆,最大航速27节创下现代航母最低纪录。
蒸汽弹射器连续作业五次就蒸汽不足,舰载机常年无法满油满弹起飞。
法国军官透过舷窗看到的景象更令他们窒息——
055型万吨驱逐舰的垂发系统寒光凛冽,鹰击-21导弹射程覆盖1000公里。
歼-15挂实弹低空掠过法军甲板,却未发出任何警告通信。
这种沉默的压迫感,比炮火轰鸣更具威慑力。
法方吹嘘“未冲突因实力强大”,可现实数据撕碎了谎言。
法国海军总吨位40万吨,仅相当于中国海军七分之一。
“戴高乐”号搭载24架四代半“阵风-M”,山东舰已进入五代舰载机时代。
更残酷的是,法军护航编队仅3艘护卫舰加1艘补给舰。
而中方出动的40艘战舰中,包含4艘全球顶尖的055大驱。
单艘055的火力投射能力就超过整个法国航母战斗群总和。
法国此行打着“航行自由”旗号,暗藏三重算计。
向美国递交“印太战略”投名状,用25节龟速航母刷大国存在感。
向东南亚兜售“阵风”战机和“梭鱼”潜艇。
可当真正面对山东舰时,法军连台湾海峡都不敢穿越,躲到琉球群岛避风头。
这种色厉内荏,连法国《世界报》都嘲讽是“殖民时代优越感的残留”。
法国国防部声称行动耗资3亿欧元,结果如同水滴落入钢铁洪流。
东盟国家集体沉默,越南菲律宾拒绝呼应法国表演。
法国《费加罗报》质问政府:纳税人巨资换来的究竟是战略价值还是政治虚荣?
更讽刺的是,法军返航途中曝出燃油不足,被迫向美军求助补给。
这场自诩“独立自主”的巡航,终究暴露了依附本质。
当南海岛礁雷达阵列静默旋转,永暑礁跑道在夕阳下延伸。
域外国家终将明白:
这片海域的规则早已改写,炮舰外交的旧梦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