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挤地铁的时候,我身边总有几个人在刷股票软件,有的还会跟我聊起最近市场的热点。作为一个小城市的上班族,说实话,炒股对我来说一直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事。可现在,智能工具像deepseek这样的AI助手开始流行起来,好多人都说它能帮忙挑出短线强势股,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有机会分一杯羹。这到底靠谱吗?今天咱们就聊聊,用AI筛选股票这件事,到底有没有门道。
其实,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大家关心的问题都很实际:怎么才能抓住那些涨得快、来钱快的股票?deepseek给出的答案很直接——它可以帮你制定策略、分析数据,还会提醒你风险。听起来挺厉害,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辅助工具,再智能,也得靠咱们自己做决定。
说到具体操作,其实就是先输入你的问题,比如“怎么筛选短线强势股”,然后根据AI给出的建议,一步一步去找关键因素,把这些因素组合成自己的判断标准。我试过之后发现,大部分时候,这些标准离不开几个核心点:量能(成交量)、价格走势、技术指标和市场情绪。
比如说成交量,如果某只股票突然放大好几倍,那多半背后有资金在推动。这种信号要特别关注,但光看放量还不够,还要结合价格是不是突破了之前的平台,是不是沿着均线上涨。如果配合MACD金叉或者RSI从低位回升,那胜算又高了一点。当然了,这些技术指标再准,也是滞后的,只能当个参考,不能全信。
最让我觉得贴近生活的是,每天开盘30分钟内观察分时图,如果白线一直压着黄线走,而且板块整体表现不错,就说明主力资金可能真的进来了。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比如换手率太高或者尾盘突然拉升,都可能是陷阱。这就像买菜一样,你不能光看表面新鲜,还得闻闻味道才放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A股日均交易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5%-20%,不少散户开始尝试用智能化工具参与市场。但政策层面也反复强调风险防控,人社部和证监会近三年出台的新规,都要求金融科技应用必须加强投资者教育,并完善风控机制。所以,用deepseek这种AI助手,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但绝不是稳赚不赔的法宝,更别想着一夜暴富那套老思路。
如果真想靠这种方法提升收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比如,可以把每次筛出来的票都打个分,只挑那些综合评分高于80分以上的标记进自选,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慢慢跟踪。而且,要学会设置“一票否决”条件,比如遇到流动性差或大盘环境不好时坚决回避,不贪、不追、不冲动,该休息就休息,这样才能守住本金,不被行情带跑偏。
身边很多朋友问我,“你天天研究这些模型,有没有什么稳赚的方法?”我的回答很简单:没有捷径,多练、多总结、多反思才是真本事。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的选择更科学一点,但最终下单还是靠自己拍板。不管行情多热闹,该冷静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否则吃亏的一定还是我们小散户自己。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面对越来越聪明的炒股助手,你愿意相信算法为你指路,还是依然坚持自己的直觉?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收集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