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8月1日,特朗普那记25%关税重拳砸下来,印度商界瞬间懵了。
谁能想到,就这么两天工夫,印度那几个石油巨头突然集体"认怂",俄油生意说停就停,连个招呼都不打?
特朗普到底使了啥招?莫迪这是真的不倒卖石油了?
作者-山
特朗普这招太狠了
贝森特那话太扎心。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电视上公开放话:"印度不是世界大国"——这哪是外交辞令,简直是当面打脸。要知道,莫迪这些年一直把印度包装成"有声有色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
现在被人家一句话戳破了泡泡,那滋味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这次动的不光是嘴皮子。1600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摆在那儿,200亿俄油收益算个啥?这账印度人心里门儿清。
25%关税已经够狠,100%俄油关税更是要命的节奏。
想象一下,你开个小卖部,最大的客户突然说要么断绝跟你竞争对手的生意,要么我就不来了。这谁顶得住?印度的处境就是这么尴尬。
特朗普这套组合拳,时间卡得准,力度拿捏得狠。
先是7月31日签署行政令,紧接着8月1日关税生效,8月3日白宫再次强硬表态。这节奏快得让印度政府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更绝的是,特朗普还故意透露正在跟巴基斯坦谈石油合作,这不是明摆着告诉莫迪"你不听话,我就扶持你的敌人"吗?
这套组合拳下来,莫迪彻底慌了神。
印度这招"阴阳脸"玩得溜
慌是慌了,但莫迪的应对还真有点门道。
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巴拉特石油这些国字号企业集体按下暂停键,俄油采购说停就停。但你要以为印度真的"金盆洗手"了,那就太天真了。
信实工业、纳亚拉能源这些私企巨头却偷偷摸摸继续买。
这操作绝了——表面上给美国面子,暗地里还要赚俄国人的钱。就像一个人当着老师的面把漫画书收起来,转身又从抽屉里掏出另一本。
这种"双轨制"策略,既规避了美国制裁的直接冲击,又保留了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后路。
莫迪这个算盘打得确实精明。俄油折扣从每桶15美元缩水到4美元,再加上运输成本飙升,生意确实不好做了。欧盟那边卡得死死的,"洗白"俄油转售的路子基本断了。
印度之前那套"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利润空间大幅缩水。
2022年印度进口俄油每桶能省15美元,现在只剩4美元。运输成本因为制裁增加了30%,欧盟禁止第三方转售又断了最大的销路。这么一算下来,继续倒卖俄油的性价比确实不高了。
但这种小聪明,反而暴露了印度的真正软肋。
中印一对比,高下立判
你看咱们邻居中国,多淡定。
日均200万桶俄油照买不误,人民币结算比例还突破了六成。面对美国的威胁,中方的态度很明确:能源采购是主权问题,不容外部干预。
人家财政部长贝森特都承认,对中国购买俄油"没有太多筹码"。
这就是实力的差距。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底气跟美国说"不"。制造业完整、市场规模庞大、金融体系独立,这些都是硬实力的体现。
说白了,还是实力说话,印度在这方面差得远。
印度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远超外界想象。485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顺差,苹果产业链的大规模转移,IT外包业务的高度绑定,这些都是印度不敢得罪美国的原因。
更关键的是,印度的制造业基础薄弱,6亿农民的生计问题让政府不敢开放农业市场。
金砖国家内部开始对印度这种"墙头草"行为产生信任危机,影响可不小。作为金砖成员,印度对扩员、本币结算等关键议题消极应对,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又对安全合作屡屡阻挠。
这种"既蹭红利又不买单"的姿态,正在让传统盟友失去耐心。
那印度接下来咋办呢?
骑墙时代结束了,该选边站了
印度网民那叫一个炸锅。
从"欢呼雀跃"到"乱作一团",变脸比翻书还快。社交媒体上到处流传着2019年莫迪访美时对特朗普的肉麻表白:"特朗普先生,是我的朋友!是印度的朋友!"
现在看来,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莫迪玩了一辈子的"骑墙"策略在特朗普面前彻底失效,被逼到了必须选边站队的死角。当年周总理说过,"弱国无外交",印度这回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要么彻底倒向美国当小弟,要么跟中国缓和关系抱大腿,要么继续硬撑装大哥。
但现实很骨感。完全倒向美国意味着放弃"战略自主"的外交理念,这对莫迪的政治形象是个巨大冲击。跟中国缓和关系又面临边界争端、贸易逆差等现实障碍。
继续硬撑的代价就是今天这样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说实话,印度那点家底儿,在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面前,真没多少讨价还价的资本。GDP总量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制造业占比不到美国的一半,军事实力更是差了几个档次。
在这种实力对比下,印度的"多元平衡"外交注定是个伪命题。
结语
说实话,印度这次"光速认怂"看着挺狼狈,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夹在中美两个巨头中间,左右为难是必然的。
莫迪想学瑞士那套"中立"玩法,问题是你得有瑞士那个底子啊。
历史一次次证明,国际政治就是实力的游戏。你有实力,别人跟你商量;你没实力,别人替你决定。印度这回算是交了学费,明白了什么叫"弱国无外交"。
你觉得印度这种"两头下注"的策略还能玩多久?如果是你,会选择彻底倒向美国,还是跟中国握手言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