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罕见地用中文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帖子,内容直截了当:“中伊两国具备重塑地区乃至全球格局的变革性力量。”这条帖子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
几乎在同一时间,刚从中国访问归来的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连夜召集内阁会议,要求各部门加快落实中伊25年合作协议。
一个月前还在拖拖拉拉的4000亿美元大单,怎么突然就要踩油门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佩泽希齐扬这次访华可不是走过场。
他先在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接着坐高铁直奔北京,出席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
整个行程安排得密不透风,会谈、签约、参观样样不落。
最关键的是,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实力展示。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领导人明确表态:中伊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中国始终把对伊关系放在中东外交核心位置。
双方当场签署了24项合作协议,涵盖能源、基建、贸易等各个领域。
更重要的是,中方提出要深化人民币结算合作,帮助伊朗绕开西方金融制裁。
佩泽希齐扬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一纸协议,更是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
但真正让他震撼的,是9月3日的阅兵式。
坐在观礼台上,看着东风导弹、激光武器、无人机群呼啸而过,佩泽希齐扬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深受震撼”。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报道,佩泽希齐扬对中国军事科技和国家实力的展示“坚定了伊朗加快合作的决心”。
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内阁紧急会议。
会议纪要显示,佩泽希齐扬要求各部门立即启动中伊合作协议的具体实施方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雷声大雨点小”。
伊朗外交部随即发布声明,称要“全面落实协议各项条款”。
中伊25年合作协议早在2021年3月就签了,规划投资4000亿美元,听起来挺唬人。
但现实是,三年多过去了,真正落地的项目屈指可数。
问题出在哪儿?
首先是信任问题,伊朗担心“石油换基建”会吃亏,资源流走了,项目却没影儿,钱也回不来。
中国企业也有顾虑,伊朗政策变化太频繁,加上美国制裁风险,项目投资风险太高。
双方都想合作,又都想“多买份保险”。
更关键的是,协议签署后不到三个月,具体条款就被泄露到海外媒体。
根据泄露内容,中国将获得伊朗石油18%-20%的价格折扣,石油款用人民币结算并存入中国银行系统,还允许中方派遣5000名安全人员保护项目。
这些条款在伊朗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反对派直接扣上了“卖国协议”的帽子。
实际上,伊朗革命卫队对这个协议最不满。
为什么?
因为多年制裁下来,革命卫队建立了庞大的走私网络,从石油出口到商品进口,都要走他们的渠道。
协议一旦落实,中国商品大量进入,伊朗石油收入也直接进入政府账户,革命卫队的“抵抗经济”生意就没得做了。
目前伊朗市场上一台二手丰田普拉多要卖130万人民币,二手奇瑞8也要40-50万。
如果中国新车大举进入,这些“天价二手车”还怎么卖?
革命卫队掌控的汽车进口渠道,每年利润高达几十亿美元。
以色列这一年来的攻势,彻底打破了伊朗的战略平衡。
叙利亚政权更迭,真主党被重创,哈马斯节节败退,伊朗苦心经营的“抵抗之弧”基本瓦解。
更要命的是,以色列直接空袭伊朗本土,斩首了8名革命卫队高官,包括司令萨拉米在内。
这给伊朗政府敲响了警钟,单纯依靠“抵抗经济”和代理人战争,已经走不通了。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伊朗政府财政收入只有预算的40%,革命卫队企业虽然免税还能拿补贴,但政府税基却在快速萎缩。
石油出口更是伊朗的生命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开始向友好国家低价出口石油,直接挤压了伊朗的市场份额。
当时伊朗石油最低卖到37美元一桶,而国际期货价格高达87美元,相当于打了五折还找不到买家。
在这种情况下,中伊协议里18%-20%的折扣价反而成了“福利”。
至少有个稳定的大买家,总比在黑市上被一轮轮压价强。
而且协议还包括2800亿美元的石油设施投资,能帮伊朗更新老化设备,降低开采成本。
哈梅内伊用中文发帖,其实就是给国内各派别定调:别再争了,方向已定。
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个积极信号。
中国企业最看重的就是政策稳定性,现在伊朗最高层公开背书,风险总算可控了。
这次佩泽希齐扬访华,双方在具体操作层面达成了不少共识。
最重要的是人民币结算机制,这能帮伊朗绕开SWIFT系统,避免资金被冻结的风险。
钱在中国金融体系里流转,买设备、付工程款都方便不少。
上合组织也给伊朗提供了新的“安全垫”。
虽然上合不是军事同盟,但在能源、物流、金融、投资等领域能提供多重保障。
伊朗加入上合后,等于多了一层“抗风险屏障”,不会像过去那样一出事就被全面制裁。
当然,合作能否真正落地,关键还在执行。
中国有丰富的海外工程经验,深知“签合同容易、做项目难”的道理。
所以这次协议特别强调分阶段实施,用保险和担保机制降低风险,每一步都要踩实。
从更大的背景看,全球局势动荡不安,中东这
本文就是想把社会正气给宣扬起来,压根没有要去侵犯版权或者肖像权的想法哈。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