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车主在打算换车的时候,都遇到了一个让人挺想不通的烦心事。
当初买车的时候,销售顾问说得天花乱坠,多花了好几万块钱买了个配置最高的“顶配”车型,想着天窗、真皮座椅、智能驾驶辅助一应俱全,开着舒服,将来卖车的时候肯定也比低配的更值钱。
可真到了卖车那天,去二手车市场一打听,结果往往让人大跌眼镜。
有的车主发现,自己那台落地快三十万的顶配SUV,开了三年,车商只愿意出十二万,而同一年份的、配置没那么高的中配车型,却能卖到十五万。
这一下,不仅当初多花的配置钱全打了水漂,里外里还比人家多亏了好几万,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它揭示了当前汽车消费市场里一个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大家忽略的现实:我们过去很多关于汽车保值率的“常识”,可能都已经过时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买车都认一个理儿,那就是合资品牌,特别是日系和德系车,保值率高,是市场上的“硬通货”。
那时候,一辆丰田或者本田开上三年,卖出去还能有个七折八折,大家都觉得这车买得值。
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如今国内乘用车使用三年的平均保值率已经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内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我们来看看现在市场上受欢迎的车型就明白了。
比如一些国产新能源品牌的纯电动车,价格在十万出头,却成了同级别里的销售冠军。
它们为什么能这么受欢迎,并且在二手车市场也表现不错呢?
首先是核心技术过硬,比如电池的安全性、耐用性,解决了老百姓最担心的安全和续航问题。
其次是服务网络铺得广,全国几千家门店,不管你在哪个城市,维修保养都非常方便,这就打消了很多人买新能源车怕售后没保障的顾虑。
更关键的是,厂家自己有信心,敢推出官方的保值回购政策,承诺几年后以一个不错的价格把车收回来。
这三招下来,消费者的信心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新车好卖,二手车自然也有人愿意接手。
反观一些传统的合资燃油车,虽然“皮实耐用”的口碑还在,但面对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很多人首要考虑的是能不能上绿牌,在城市里通行不受限制;其次是车里的智能化配置高不高,有没有大屏幕,语音控制好不好用。
至于发动机技术有多先进,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所以说,决定一辆车保值率高低的,已经不再是它挂着哪个国家的牌子,而是它能不能满足当前市场最主流的需求。
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误区,就是认为新车买的时候越贵,卖的时候就越保值。
这个想法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尤其容易让人踩坑。
有些汽车品牌,特别是新兴的造车势力,喜欢搞一些“限量版”、“首发版”之类的噱头,把价格定得很高,再通过各种宣传造势,让消费者觉得这车很稀有、很有价值,于是加价、排队去抢。
可等这阵风头一过,厂家为了促进销量,很可能就会官方宣布降价,或者推出配置更高、续航更长的新款车型,价格反而更便宜。
这么一来,最早那批高价买车的车主就成了“韭菜”,他们的车在二手市场上会迅速贬值,因为没人愿意花比新款还贵的钱,去买一辆技术和配置都落后的旧车。
豪华品牌的一些电动车也存在类似问题,上市时定价很高,结果市场不买账,最后只能靠十几万的巨额优惠来清理库存,这种车的三年保值率往往低得可怜。
相比之下,一些定价策略非常稳健的国产品牌,新车上市后价格一直很坚挺,很少有大的优惠,反而给了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它们的二手车保值率就相当高。
这说明,新车价格的稳定性,远比它最初的定价高低更重要。
一个总是随意降价的品牌,是无法在二手车市场建立起信誉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那个最让人意想不到的“陷阱”——高配置车型其实是贬值的重灾区。
这和我们大多数人的直觉是相反的。
我们总觉得,配置越高,功能越多,车就越高级,理应更值钱。
但现实恰恰相反。
二手车市场的核心购买群体,大多是追求实用和性价比的刚需用户。
他们买车,最关心的是这辆车的核心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状况怎么样,有没有出过大事故,后续的维修保养成本高不高。
对于那些顶配车型上多出来的豪华配置,比如什么激光雷达、座椅通风按摩、尺寸夸张的大轮毂,他们不仅不感兴趣,甚至还会觉得是累赘。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高科技配置一旦坏了,维修费用都非常惊人,换一个激光雷达可能就要花上万块,这对于一个二手车买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风险。
而且,很多所谓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各家品牌的技术方案并不通用,更新换代又特别快,今天的顶尖科技,过两年可能就落伍了,在二手车评估时根本算不上什么加分项。
有经验的二手车评估师在收车时,首先会检查车辆的“三大件”和维修保养记录,这些才是决定车辆残值的核心因素。
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他们往往会说:“这些东西在新车展厅里是给第一任车主看的,到了我们这儿,不加分,有时候甚至还因为潜在的维修成本而减分。”所以,一辆车的保值率,最终还是取决于它的“普适性”,也就是被最广泛的消费者所接受和需要的能力。
那些保有量大、维修配件便宜、质量可靠的主流车型,无论高配低配,其基础价值都更加稳固。
而过度追求那些非刚需的、小众的、高成本的配置,本质上就是在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支付一笔高昂的、且无法回收的折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