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号,靴子总算落地了。华尔街那边儿,其实也没什么人真的在紧张,更像是在等一个早就写好剧本的结局。美联储说,降息,25个基点,基准利率挪到了4.00%到4.25%之间。就那么一瞬间,感觉全世界的交易屏幕都暗了一下,然后又亮了。
这事儿奇怪就奇怪在,它太不奇怪了。芝加哥那边的数据早就喊破了喉咙,百分之九十多的交易员,拿的都是真金白银啊,早就齐刷刷地站在了“降息”这一边。这种整齐划一的队伍,本身就让人有点心里发毛。
开头嘛,人人都猜对了。可这故事后面的走向,天知道呢。利率这辆车总算是踩了刹车,甚至挂了倒挡,但车窗外面,到底是风和日丽的软着陆,还是另一场风暴来临前,那种诡异的安静?
要说这次降息,与其说是鲍威尔他们想明白了,不如说是被逼得没办法了。真的,你看看他们手里的那堆经济数据,简直就是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从去年12月开始,利率就跟焊死在4.25%-4.50%似的,一动不动,好像大家都在等,等一个清清楚楚的信号,告诉他们该往左还是往右。
信号是来了,可来的却是一团迷雾。上半年GDP那增速,肉眼可见地慢了下来,整个经济的热乎劲儿,就跟秋天的气温一样,说凉就凉。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就业,那可是美国经济最后的脸面啊,现在也开始掉漆了。夏天以来,非农数据一次比一次难看,失业率虽然还在4.3%晃悠,看着还行,但谁都明白,那底下憋着一股劲儿呢,随时都可能往上窜。
更狠的是一份修正数据,简直是当众打脸。报告说,从去年四月到今年三月,新增的就业岗位,凭空多算了91万个。91万!这背后,是多少公司不开灯的办公室,和多少被悄悄砍掉的工时。
可另一头呢?通胀那个老怪物,根本没走远,甚至还在角落里探头探脑。CPI二季度还翘了翘尾巴,八月份的数据,2.9%,核心的那个更厉害,3.1%,死死地压在2%那根红线上。一边是经济要熄火,一边是物价要着火,这不就是教科书里“滞胀”最经典的开场白吗?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自己都承认,现在这个“劳动力供需双双下降”的局面,他也是头一回见。所以说,降息这个决,做得有多难受,就有多必要。硬着头皮也得上。
经济数据上的纠结还只是皮毛。美联储那个会议室里,关起门来估计都能吵翻天。投票结果11比1,看起来挺悬殊,但那唯一的一张反对票,扔出来简直是地动山摇。
投反对票那哥们儿,叫斯蒂芬·米兰,新来的。他觉得25个基点根本不够看,应该直接来个猛的,降50个基点。米兰这个人,从他提名开始就浑身是戏,在参议院就靠一票的优势惊险过关,那股子党派色彩,浓得化不开。搞得鲍威尔不得不在发布会上专门解释,说“50基点的方案没几个人支持”,拼命想撇清美联储的独立性。
这还不算完。另一位理事库克,正被抵押贷款欺诈的官司搞得焦头烂额,成了驴象两党互相攻击的靶子。降息前脚刚定,后脚上诉法院就叫停了她的免职程序,白宫和特朗普那边隔空对骂,火药味呛得人睁不开眼。这些乱七八糟的人事斗争,让本来就复杂的利率决策,彻底成了一锅粥。有前联储主席就出来警告,说以后要是经济数据再这么不好不坏的,政治那只手,早晚会把美联储往宽松的路上推,想拦都拦不住。
锤子一落,钱就开始跑了。
美元指数当场就趴下了,跌得那叫一个惨,直接回到了2022年2月的水平。黄金呢?疯了。一下子冲破了3700美元一盎司,创造了历史。所有那些带风险的资产,股票啊、石油啊,都跟过节一样,全球股市红彤彤一片。
钱要去哪儿,这下子再清楚不过了。欧洲和日本央行也跟着放风,说我们也可以“适度宽松”嘛。那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一个个都扬眉吐气。资本,正哗啦啦地从美国往外跑,跑回那些曾经被强势美元压得喘不过气的地方。
中国的资产尤其亮眼。离岸人民币一下子升破了7.09,港股的科技股涨了2.3%,A股的芯片、新能源也跟着起哄。北向资金一天就灌进来80多亿。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也简单:水多了,成长股的估值就好看;美元软了,外资就愿意回来;大家心里没底,黄金就成了香饽饽。
市场那边狂欢得不行,但你听鲍威尔的讲话,却能听出一身的冷汗。他小心翼翼地把这次降息称作一次“风险管理”,说白了,就是为了对冲一下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比如关税。八月份新一轮的关税已经开始让进口商品变贵了,这不是给本来就没压下去的通胀火上浇油嘛。
美联储公布的那个点阵图,也特别有意思。画出了一条“今年快点降,以后慢慢来”的路线。他们预测,今年可能还得降两次,但长期看,会降得非常非常慢。这路线图看着挺清楚,其实脆弱得跟纸一样。
你想想,19个高官里,9个人觉得今年应该总共降75个基点,6个人觉得25个基点就到头了,甚至还有1个猛人觉得应该降150个基点。这分歧大到这种地步,说明谁心里都没底。美联储现在就是走钢丝,左边是经济衰退的悬崖,右边是通胀复燃的火坑,哪一步都不能错。
所以,这25个基点,意味着一场战役的结束和另一场战役的开始。美联储的枪口,已经从通胀这个敌人,调转向了“硬着陆”这个幽灵。这看似温和的一小步,其实是在一堆矛盾里找出的一个最不坏的选择,既给快撑不住的就业市场喂了口药,也给关税这种未来的炸弹留了点拆解的时间。
就像鲍威尔说的,他们正在从“死盯通胀”转向“中性”。可这条路,哪有那么好走。要是失业率再往上爬,那降息的油门就得踩到底;可万一油价突然暴涨,关税再一发威,通胀卷土重来,那分分钟就得急刹车甚至掉头。对于我们这些看客和局中人来说,那个大家想法都一样、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个“降息是开始了,但下一步怎么走谁也不知道”的新阶段,唯一的活法,可能就是死死盯住那些枯燥的数据,并且试着听懂会议室里那些大佬们的争吵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