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航空自卫队干了十五年的老兵立石明纪,最近一句话,在日本舆论场里炸开了锅。他很干脆地撂下一句:“真要跟中国打起来,日本顶多撑一个月,根本没戏。”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一线老将的肺腑之言,戳破了一个很多人不愿面对的现实:中日之间的实力天平,可能早就歪到姥姥家了。
有意思的是,这盆冷水,却没能浇醒所有做梦的人。在日本的网络和媒体上,你总能看到一种奇特的论调,他们管这叫“品质制胜论”。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虽然数量少,但我们装备精良,兵员素质高,一个能顶好几个。
枕着昨日旧梦不愿醒
这种“优势在我”的论调,在日本雅虎这类网站上特别有市场。随便点开一篇军事分析文章,标题可能就是《中日海空军新对比:中国数量碾压,日本质量仍领先》。文章会先老老实实地承认,解放军的陆军人数是日本的8倍,军舰是5倍,飞机更是多到9倍。
这些数字冷冰冰地摆在那儿,确实让人喘不过气。可文章的笔锋一转,就开始了精神按摩。他们会津津乐道于海上自卫队那几艘常规潜艇,从“苍龙”级到“大鲸”级,吹嘘它们如何静音,续航如何变态,仿佛能在中国海军家门口布下天罗地网,来一个杀一个。
聊到空军,数量的巨大鸿沟被刻意回避了,取而代之的是对飞行员“仙人级”技术的吹捧。逻辑很简单:我们天天跟驻日美军搞高强度演习,技术水平早就炉火纯青了。有网友甚至在评论区放言,自家飞行员的技术,能跟美军TopGun的王牌掰手腕。
当数据开始说实话
这种沉浸在昔日“技术荣光”里的自我催眠,一旦碰上现实,就跟纸糊的窗户一样,一捅就破。咱们不妨把双方的牌都摊在桌面上,看看这局牌到底该怎么打。
先说海上,日本手里有4艘能起降F-35B的“出云”级和36艘驱逐舰,这阵容放眼全球确实能打。可他们的对手是谁?是中国海军。三艘航母,其中“福建舰”还是电磁弹射,外加55艘盾舰和战略核潜艇部队。
总吨位超过240万吨,是日本的五倍。更要命的是,中国的055大驱上,装着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那玩意儿速度超过5马赫,专门就是为了让“宙斯盾”系统变成一堆废铁设计的。
再看看天上,日本还在为F-35A订单交付不到一半而沾沾自喜时,中国的歼-20已经成建制地部署了超过200架。而且,日本空自的主力F-15J,居然连对地攻击模块都没有,说白了就是个“跛脚将军”,只能玩空对空。反观中国,空警-500预警机配上歼-16D电子战机,构筑的作战体系,已经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
一位前自卫官曾私下透露过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细节:“我干了15年,空自连训练用的弹药都抠抠搜搜的。”受限于和平宪法,日本的弹药储备长期处于极低水平,很多时候只能靠模拟器过干瘾。一支连子弹都算计着打的部队,怎么去应对一场高消耗的现代战争?
棋盘之外的将军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机对机、舰对舰的单挑了。日本面对的,是一个更绝望的局面,那就是来自棋盘之外的“降维打击”。
中国的火箭军,手里握着东风-17和东风-26这种大杀器,构建了一套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日本国土是个细长条,毫无战略纵深可言。所有的军事基地、港口、工业区,都在这些导弹的快递范围之内,而且是“使命必达”那种。
就像一些有清醒认识的日本分析人士担心的那样,部署在那霸基地的F-15,可能战争号角还没吹响,就已经在跑道上变成一堆零件了。在这种“导弹洗地”的饱和攻击面前,任何平台的所谓技术优势都失去了意义。
更何况,日本是个九成能源靠进口的岛国,海上生命线脆弱得像一根丝线。一旦被封锁,战争潜力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清零。中国的工业机器一旦开动,一年能造150架先进战机和超过10艘大型军舰。而日本呢?连F-35的维修都得送回美国老家。这种消耗能力的差距,才是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底牌。
结语
说到底,中日之间的军事差距,是综合国力差距的直接投射。当一个国家在经济体量、工业产能、科技水平和军事体系上全方位领先时,任何所谓的“单项精品”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日本网友还在热烈讨论“高素质飞行员能一换几”时,中国网友的评论区却是一片欢乐祥和,充满了“你们还有神风精神,优势在你们”之类的调侃。这种云淡风轻,背后是压倒性的实力自信。
今天的中国,手握着人类历史上都可能排得上号的强大武力,却又是几千年来对外最克制的时期之一。我们只想踏踏实实地修路盖厂,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不惹事,但从来也不怕事。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千万别把一个老实人逼急了,否则后果真的会很严重。枪握在老实人手里,才是对和平最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