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特朗普或转变立场:美国政府或将重新开启!美联储重大消息

特朗普一句话变了调,美政府或许要敞开大门!另外,美联储传来重大消息,发出了最“鹰派”的信号,鲍威尔在任期间不会采取降息行动。

美国政府“停摆”持续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美国经济的损失也在不断扩大!

看到这个情况,特朗普上周反反复复地说了好几次不同的话,到了11月9日深夜,他又一次换了个说法。

特朗普说,如果政府重新开启,他愿意和对方合作,共同解决医疗方面的问题。

特朗普柜台口背后,劳工统计局已经连续两个月没公布非农数据了,九月的CPI报告早该出来了,可一直拖着不发,连本周原本安排的那个重要的通胀数据,也可能因为停摆的缘故泡汤。

政府停摆带来的经济伤害越发明显,虽说官方没公布具体的损失数字,但从市场表现啥能看出点端倪:美元指数在没有数据的时候摇摆不定,美股三大指数也经常像过山车一样跳动,企业的投资决策也都暂时搁置起来了。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十月的记者会上就提到,政府停摆还在不断带来压力,影响经济运转。虽然他还挺乐观的,觉得一旦停摆结束,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但实际情况是,这种不明朗已经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

特朗普转变立场看似突如其来,实际上却是政治斗争中的必然选择。医疗保健一直是两党之间久拖不决的难题,如今却变成打破政府僵局的关键突破口。这其中既有经济压力的推动,也夹杂着中期选举的盘算。

随着停摆时间逐渐延长,共和党议员们对支持率下滑感到越发焦虑,纷纷向白宫施加压力。而民主党这边也清楚,长时间的政治僵局对谁都没啥好处,尤其是在经济刚刚 tiene 一点点复苏的这一时刻。

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两边终于看到合作的希望,但大家都明白,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真正的矛盾还藏在后面。就像2013年奥巴马时期的政府停摆,虽然最后通过妥协收场,但埋下的政治隐患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发酵。

就在美国政府陷入僵局出现点曙光的同时,美联储那边又扔出了一记沉重的炸弹。

美国银行出了一份被认为是华尔街“最鹰派”的预测:在鲍威尔任期到2026年5月结束之前,美联储不太可能再次降息,预计到2025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会保持在3.75%到4.0%的区间,直到2026年下半年新一任主席上岗后,才可能会分三次降掉75个基点。

这个预估和市场之前的猜测差距挺大,毕竟就在10月份,美联储刚刚结束了今年第五次降息,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调到了3.75%到4.00%之间,当时大家普遍觉得12月份还会再降一次。

鲍威尔态度的转变成了这次鹰派转向的核心点。到了10月底的货币政策会议之后,他直言不讳地说,12月份继续降息可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况“远非如此”。

这番说法和他之前那种比较谨慎、偏宽松的态度一对比,立马就展现出两者的不同,同时也泄露出美联储内部的分歧在越来越激烈。

投票结果出来后,12位委员里面有10人支持降息25个基点,理事斯蒂芬·米兰更偏向于大胆一点,想降50个基点,而堪萨斯联储主席杰弗里·施密德则直接说不用动,保持利率不变。

在近些年来的美联储决策里,你会发现,这种“鸽派”跟“鹰派”之间的正面对峙,其实挺少见的。

米兰的“鸽派”观点有挺特别的依据,他觉得美元计价的稳定币需求在快速增长,这很可能会压低美国的利率,所以就得再加大降息的力度。这个想法看上去有点偏冷门,但其实也准确反映了如今金融市场新出现的变数。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迅猛壮大,稳定币的总量已经跨过万亿美元大关,这也让它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逐渐浮出水面。

米兰看法是,这些稳定币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流动资金渠道,会增加市场上美元的存量,进而让实际利率下降得更快。要是美联储不赶紧调整政策,可能会让货币传导变得不灵,影响整体经济的回暖。

而偏向鹰派的人士则更看重通胀风险和政策的成效。他们觉得,现在虽然通胀有所缓解,但还高于美联储定的2%长期目标,太早太快降息的话,可能会引发通胀卷土重来。

这几次降息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出来,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平稳地扩展着,虽然失业率略微上扬,但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必要再继续搞宽松的政策了。

美国银行的分析报告提到,现在美国经济的韧性比预想得还强,特别是消费和企业投资,没有显著下降,维持当前的利率水平看着更稳妥一些。

数据的缺失无疑让这场政策角逐变得更加棘手。因为政府停摆,美联储无法拿到那些重要的官方经济指标,只能靠私人机构整理出的一些数据来判断整体的经济形势。

鲍威尔表示,这些替代的数据信息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毕竟不能完全替代官方统计,特别是10月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受到很大影响,这让美联储在做决策时陷入了一种“盲人摸象”的尴尬境地。

工银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这种数据的缺失或许会让美联储在12月选择暂时停止降息,先观望一阵子再看情况做决定。

各家机构对未来利率的走向看法不太一样。摩根士丹利依然看好宽松政策,预计美联储会一直降息到2026年1月,然后在2026年4月和7月再各降一次,最终利率有望降到3.00%到3.25%之间。

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公司持比较保守的观点,认为通胀压力会限制降息空间,这次的政策利率最终可能会维持在高于3.5%的区间。

这番分歧不仅展现了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还突出了当前货币政策制定中的难题——在保持价格稳定和推动充分就业这两大目标之间,美联储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平衡考验。

更令人留意的是,在宣布10月降息的同时,美联储也决定从12月1日开始停止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行动。

这个动作被大家看作是一种“潜在宽松”的信号,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紧张。

这套“降息+停止缩表”的组合,既展现了美联储对经济可能走软的担心,也显示出它在政策调控上维持稳妥的态度。

说到特朗普改口这档事,政府的大门敞开确实能缓一缓部分经济压力,但真正的难题还在后头。这两党在医疗保健方面还能合作到什么程度?停摆带来的经济损失又得多久才能补回来?

这些问题都没法给出个明确的答案。而关于美联储的未来行动,更是变得让人捉摸不透,鲍威尔那些鹰派的言辞到底是不是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方向要大转弯?如果数据回暖后,经济又出现了不妙的迹象,美联储会不会重新启动降息的那一套?

现在的美国经济,好比走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是政治折腾带来的变数,另一方面又要面对货币政策的困难抉择。而特朗普的态度转变以及美联储的鹰派转变,只不过是这场复杂博弈中的冰山一角。

不管怎么看,有一点可以确认:在鲍威尔接下来的任期里,美联储每次的政策调整都得牵动全球市场的神经,至于美国政府是否能避免再次陷入停摆,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复苏的步伐。这场关乎美国未来经济的双重难题,才刚刚揭开序幕。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