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清朝的皇上,雍正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管理国家特别严格,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不过关于他怎么当上皇帝的,历史上一直说法很多。但今天咱们不说那些政治斗争的事儿,而是说说他和亲妈乌雅氏之间复杂的关系。为啥母子俩关系那么差呢?主要就是因为乌雅氏知道了雍正的一个大秘密——他为了当皇帝,想尽各种办法,连亲情都不顾了。
乌雅家的背景和在皇宫的日子:起点不高,志气却不小
乌雅氏,1660年来到这世上,是满洲正黄旗的普通一员,家境平平。她父亲名叫威武,是个当兵的武官,但在满清的贵族圈里,也就排在中下游。1673年,年仅13岁的乌雅氏进了宫,做起了宫女,这起点可真是低得可怜。宫女的生活挺苦的,主要就是伺候人,没啥好日子过。一直到1678年,她给康熙生下了第四个儿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这才算是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但是,有了儿子并不意味着母亲就能因此地位提升。乌雅氏出身卑微,所以胤禛一出世就被送到别人那儿抚养了,养母是位高权重的佟佳氏妃子。佟佳氏家族势力大,资源丰富,她收养胤禛是为了给他创造更好的未来。而乌雅氏呢?只能无奈地看着儿子被别人带走,连多抱抱他的机会都没有。这事儿搁谁心里都不好受,更何况她是一个母亲。从那时起,母子之间的感情就有了隔阂。
1681年,乌雅氏当上了德妃,虽然地位提升了,但在宫里的话语权还是不大。胤禛长大后,跟她也不怎么亲近,也就过年过节时问候一下,尽点孝心。史书上很少提到他们有多亲密,大多只是些面上的礼数。这种不亲近,可不是突然出现的,从胤禛小时候起,两人关系就不怎么紧密。
胤禛的心思:看着挺沉得住气,其实心里憋着大招呢。
胤禛这家伙,外表瞅着挺憨厚,其实心里头主意大着呢。康熙皇帝老了那会儿,皇子们为了抢皇位,斗得不可开交,这事儿历史书上叫“九子争位”。胤禛是第四个儿子,论起辈分来,比不上老大老二,论起父皇的宠爱,又赶不上老八老十四,一眼看去好像没啥胜算。但他厉害就厉害在能装糊涂。
他表面上装得很不起眼,天天在康熙面前表决心,说自己没啥大志向,就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他还挺会演戏的,像抄写佛经、修建园林这些事,都让人觉得他没啥争斗心。但其实,他暗地里早就有计划了。他拉拢了大佬隆科多,还养了一群探子,时刻盯着其他兄弟。这一套做法,看上去像是“没啥追求”,实际上是他一步步安排好的,把所有对手都考虑进去了。
胤禛的秘密藏得可真严实,连老爸康熙都没能完全搞明白。但乌雅氏就不同了,她可是胤禛的亲娘,而且在宫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看人的眼光毒辣得很。她一点点感觉到,胤禛这小子有城府,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背地里做的却是另一码事。
到了康熙老年的时候,皇宫里头的气氛渐渐变得不对劲,乌雅氏也开始多留意起自己儿子的行为来。她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讲胤禛跟隆科多关系亲密,还背着人和一些大臣有来往。一开始,她心里头可能还不太相信,因为胤禛在她面前总是装得很孝顺。但日子一长,各种证据都明摆着,她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了。
有那么一回,乌雅氏可能直接就问胤禛了,到底心里打的什么算盘。胤禛哪会轻易承认,想必又是一套漂亮话给糊弄过去了。可乌雅氏哪是那么好骗的,宫里那点尔虞我诈她见得多了,真假是非她心里明镜似的。她瞧胤禛的一举一动,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这小子不是没有野心,而是野心勃勃,藏得严严实实的。
这件事对乌雅氏来说,真是个不小的震动。她本以为胤禛是个稳妥的孩子,没想到他为了当皇帝,连亲娘都瞒着。她可不是那种只认权力的人,相反,她心里更看重的是家人之间的感情和做人的道理。胤禛的这些举动,让她感觉这儿子变了样,变得既陌生又叫人害怕。
雍正当上皇帝后:乌雅氏心里很不痛快,也很生气
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然后胤禛就当上了雍正皇帝。可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到现在历史学家们还是说不清楚。有的人说他偷偷改了康熙的遗嘱,有的人说他是因为得到了隆科多的支持。反正这件事啊,疑点很多。但不管事实是怎样的,乌雅氏的反应很明确——她根本没法接受。
乌雅氏心里其实更偏爱她亲手带大的小儿子十四阿哥胤禵。这孩子不仅跟她感情深厚,还因为带兵打仗立下了功劳,在朝廷里名声挺好的。乌雅氏可能心里一直琢磨着,要是选康熙的继承人,胤禵可比胤禛强多了。但谁能想到,最后是胤禛抢先一步坐上了皇位,把胤禵给晾到了一边。
雍正当上皇帝后,乌雅氏一点都不开心,反而特别失望。她还跟旁边的人说,她压根没想过胤禛能当上皇帝。这话里头既有惊讶,也有对胤禛做法的不乐意。她不是因为胤禵没当上皇帝而生气,而是明白了胤禛为了皇位啥手段都使得出来,连亲兄弟都不管不顾,更不要说母子之间的感情了。
雍正坐上了皇位,按理说该给乌雅氏封个太后当当,这可是别人做梦都想要的荣耀。但乌雅氏不买账,她拒绝了这好事。她说要守着康熙皇帝的灵,啥封号都不要。这事儿在当时可炸了锅,明摆着跟雍正对着干呢。
她做的事情还不止这些。雍正当了皇帝后,乌雅氏几乎从不参与朝廷的各种典礼,也不肯收皇帝给的赏赐。有时,她还会用绝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她没有直接和雍正对着来,但她的意思很明显:她不承认这个皇帝,也不接受他的领导。
乌雅氏这么做,并不是想抢权力,而是她心里有个结打不开。她清楚雍正的皇位怎么来的,更明白他为了这皇位付出了多少。作为母亲,看到儿子变成这副模样,心里怎会不难受?她的反对,其实是对雍正最大的不认可。
雍正的做法:孝顺背后藏着他的苦衷
雍正心里明白,乌雅氏这么折腾,会损害他的威严。于是他试着去安抚她,常去探望,甚至在她面前跪下,表明自己多么孝顺。但乌雅氏根本不买账,对他冷若冰霜,丝毫不给留情面。
之后,雍正实在是没辙了,据传他还撂下了狠话,要是乌雅氏继续不吃不喝,他就直接撂挑子不当皇帝了。这招真够绝的,乌雅氏作为母亲,也不愿把事情搞得太难堪,只好勉强答应了。可这只是表面上的和解,母子俩心里的疙瘩其实一点都没消。
乌雅氏本来身体就不太好,雍正刚当上皇帝没多久,也就是在1723年,她就离世了。她走得急,可能是因为生气生了病,也可能是心里太失望了。雍正虽然表面上把丧事办得很隆重,但心里头想必也挺难受的。毕竟,就算他再强硬,没了娘也是件大事啊。
母子间爱恨交织的故事:权力争斗和亲情的较量
雍正和乌雅氏母子间,看似是家里的小争执,其实道出了皇宫里权力和亲情的冲突。乌雅氏知晓了雍正的秘密后,心里头接受不了他为了当皇帝变得那么狠心。她不是那种能不顾亲情的人,因此她选择了反抗,尽管这样的反抗没啥用。
对雍正皇帝而言,得不到乌雅氏的支持就像是一个弱点。他登基后做事果断迅速,可跟自己的亲娘关系弄成这样,确实有点没面子。他事后也吐露过一些悔意,但这已经无济于事了:他为了争夺皇位,牺牲了很多,就连和母亲之间的信任也没保住。
如今说来这事,也挺让人感慨的。雍正确实是个有能力的皇上,但处理家事上真是一塌糊涂。乌雅氏原本只是个平凡宫女,最后却因儿子的野心伤透了脑筋。权力这东西,有时候真能让人走投无路,连亲人之情都不顾了。
雍正和乌雅氏的事儿,没啥神奇,就是活生生的一个教训。乌雅氏一直到走都没释怀雍正,不是她心眼小,是她把儿子看透了。她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大家,不管权力有多大,做人的根本可不能丢。
雍正管理国家确实有一套,可惜他只当了几年皇帝,1735年就离世了。他给后人留下的是一个铁腕政权,但家里事却是一团糟。要是乌雅氏在天有灵,恐怕也不会为他感到自豪。这对母子的恩怨情仇,就这样成了历史书中的一页,谁也无法抹去。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