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入关后兵力超6.3万,具体编制如何?

东北解放军主力部队进入关内,人数超过六万三千!具体是如何配置的呢?

在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的实力最强。

到了1948年,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东野主力部队进入关内作战时,队伍规模宏大,士兵们士气高昂,装备精良。

这当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实现。

最初,我们的部队进入东北时,有11万士兵和2万干部作为基础力量;这些人大多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骨干,主要是来自第115师的队伍。

在抗战期间,各个部队大多都是各自为战,因此要把它们重新组合成大规模的部队,需要一段时间和一定的步骤。

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是由几个不同的部队合并而成的。具体来说,它包括新四军第3师第7旅、山东解放区的第7师、渤海新编师(也被称为第8师、渤海独立师或刘其人师),以及冀东部队在东北地区扩编后的第19旅。这个合并过程自然非常复杂。

山东解放区的第7师和渤海新编师,都是原来渤海军区的部队。到了东北后,他们与冀东扩编的第19旅合并,组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第7师。第19旅保持原有的番号,原来的第7师改成了第20旅,原来的第8师则改成了第21旅。

过去的编制是直属团,现在改成了辖旅,实际上这是一支军级规模的队伍,但缺少了老红军的核心主力。

在东北,我们把主力部队整合了一下,后来又把第7师和新四军的第3师第7旅合并起来,组成了主力的第6纵队。

相比其他部队,第7旅是我军中的核心力量,可以说是老红军的骨干队伍。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它一直担任着先锋的角色。

合并之后,原来的第7师直属队变成了第6纵队直属队。第7旅改成了第16师。第20旅加上原来的第19旅的一部分改成了第17师。原来的第19旅被取消了番号,另一部分则被缩编成了一个警卫团。第21旅改成了第18师。

就这样,又一支东北解放军主力部队成立了。

当时,东北野战纵队的人数还没后来那么多。直到1947年5月统计时,第6纵队共有27956人。

一个纵队有三个步兵师,再加上直属队,东北我军的一个主力师大约有八千人。

到了夏季、秋季和冬季的连续作战中,东北的解放军通过多次战斗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同时自身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队伍越来越强大。

到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前,东北野战军的主要部队已经超过4万人。而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各部队的兵力不仅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还额外增加了一个师。这样一来,总的兵力就更多了。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的各纵队改称为了军,第6纵队变成了第43军,下面的各个师也相应改为了第127师、第128师、第129师。

第43军接收了原来的独立第6师,并将其重新编号为第156师。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确实有更改番号的正式文件和电报,但东野真正开始使用新番号则是在天津解放之后。

按照东北野战军的编制,一个野战纵队/军应该有42936人(按照三师制来算)。但第6纵队/第43军进入关内时,实际人数达到了63478人,比编制人数多出了2万多人。仅是超出编制的部分,就已经相当于关内比较充实的纵队人数了。

当时第43军的6.3万多人又是怎么分配的呢?

在机关和直属队方面,除了司政后卫机关外,还有警卫营、宣传队、野榴炮团、骑兵侦察队、通讯连、电话连、工兵连、修械所、兵站分站、辎重营、担架营和野战医院等直属队,总人数达到6030人。

第43军的军部和直属部队实际有11203人,比规定的编制多了5100多人。

根据旧时东野步兵师的编制,一个师大约有12302人。除了三个步兵团,还有师部和其他直属单位,比如警卫营、山炮营、侦察连、通讯连、工兵连、教导队、宣传队、辎重队、担架连和野战收容所等。

落实到具体操作上:

第127师的实际人数是13983人,比规定的编制人数多了大约1700人。

第128师的实际人数达到了13429人,比规定的编制多出了1100多人;

第129师的实际人数是13800人,比计划人数多了大约1500人。

第156师的实际人数是11063人,比计划人数少了大约1200人。

可以看出,除了第156师是从独立师升级的,而且还有部分人员不足之外,第43军的其他部队人员都超过了编制标准。

第156师兵力不足不是因为缺少士兵,而是因为新成立的单位,还有一些直属队伍还没有全部组建起来,所以看起来兵力较少。

即便如此,独立师的兵力也远超关内的主力师。

因此,像东北野战军的第43军这样的部队,单是人数就相当于关内两到三个主力部队的总和。而这仅仅是一支主力部队,可以想象整个东北野战军主力进入关内的规模是多么庞大。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