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到底能不能成就“假期收获”,还是老老实实持币过个安心长假,这个问题,每到节日节点,怎么总是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像一把刀悬在头顶,明明是欢庆时刻,却总有人在盘算着自己的资金去流浪还是安稳待在账户。
听说,最近的一份私募调研里,竟然有将近七成人豁得出去,大手一挥,选择了满仓或者重仓过节。
这是什么勇气?
是假期看涨的信仰吗?
还是一种“且听风吟”的赌性使然?
不过,数据没骗人——过去十年里,国庆节后上证指数涨的概率有六成。
这个数字,乍一看挺像一场“狂欢门票”抽奖活动,今天你敢买票,过几天你就有六成机会能站在烟花之下欣喜若狂。
但是,但凡炒过股的人都明白,概率不是承诺,更不是保险,本以为全盘押注期末能有喜讯,结果历史冷不防给你来一记反手“啪啪”,多少“看涨派”最后变成了落寞的“加仓侠”。
市场嘛,说得难听点儿,活脱脱一个有点脾气的小孩,一会儿闹腾,一会又装乖巧,谁都说不准它哪天抽疯。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历史涨六成”的事,不知道你有没有细品。
六成,说高不高,说低也不算低。
可真要压上几个月工资,脑子还是容易打鼓的。
你的刀叉准备好,桌上的牛排还在烤,你就怕后厨突然断电,牛排没了,白忙活一场。
这里咱得先扒一下今年的市场气氛。
据说,今年创业板和科创50那俩小兄弟,涨势喜人,不光是飙了个头,还一口气干掉了超过一半的涨幅。
那交易氛围,可以说是“灯火通明,鞭炮齐鸣”,有点狂欢节的味道了。
调研数据里65.38%的私募死心塌地重仓,这个比例甚至比去年高出一大截,想必是今年节前被行情激发的热情“很不理智”。
不过,也别忘了,还有5.77%的家伙选择缩着脑袋轻仓,他们其实也不傻。
往往市场最热闹的时候,说不定,风险才刚刚开始琢磨怎么露脸。
没有人愿意当那个最后关灯的“冤大头”,谁也不想在烟花绽放之前,被从股市踢出来晾凉风。
说起来,如果你跟券商交流,他们会像个“智囊团”,专门给你列出投资主线和防御搭配。
这两年,炒股的朋友都知道,科技成长是“香饽饽”。
AI啊,半导体,啥人形机器人,这些“新质生产力”的词听上去很高大上。
钱都追着这些概念飞,市场每次风向一变,大家都盯着AI小作文刷屏。
但也有一批稳健派,总觉得靠科技那边风吹草动安身太危险。
于是就有了另一路“高股息”资产,比如银行、公用事业这些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没错,压舱石,就是用来防止风浪把船颠翻。
这些行业,股息高,风险低,涨不快但能给你一份安稳。
还有保险公司那些大佬们,平日里稳稳当当,节日前又在悄悄增持这种“铁公鸡股票”,用高股息养着去假期的胆儿。
兴业证券的“哑铃策略”有点意思。
一头是低估值高现金流,另一头是高成长弹性。
看起来像是在玩平衡游戏——左手一个馒头,右手一罐奶粉,既不怕饿着,也能蹦跶得老高。
市场嘛,不就是这样,胆子小的端稳饭碗,胆子大的敢往水里冲。
要论策略,这年头还得讲点风险预警。
最近华尔街那些事,可没少让人夜不能寐。
美国那边科技股,市值占标普500约三分之一,光想象一下这一群“大象”如果跳个舞,全球都得晃一晃。
还说估值回归均值后可能有30%抛售。
乍一听像是猫崽子炸了窝,接下来谁遭殃?
全球流动性跑不了,那A股想躲也不容易。
再有美国国债那档事,穆迪已经下调信用评级。
国债收益率要是真飙上5%,全球融资成本分分钟跟着涨水。
省得还说,美联储时不时来个政策突变,欧洲经济又在喊“我病了”,这些外部风吹草动,只要北向资金跟着撤离,A股就像一锅汤晃了一下,漂浮着的菜叶立马看谁先沉底。
看到这,估计不少股民该嘀咕了,假期要不要满仓冲锋?
还是守着现金数自己的“利息豆豆”?
这其实就跟选队友一样。
激进型,很飒啊,七成以上仓位扔进科技弹性板块,节前跌点就掏出破锅捞钱。
他们身上写着“既然玩,就玩个大的”。
稳健型,也不是傻白甜。
他们混合宽基指数和高股息龙头,仓位卡在五到七成,既想着赚钱也愿意留几手。
这种人,等于手里攥着半拉风筝线,风大了还能收回来。
至于保守型,算得准。
干脆把钱留在账户,国债逆回购一搞,假期收益稳稳落袋,等到节后看时机再撸起袖子干。
说白了,炒股和过节一样,都是一门艺术。
你要舞得动,也得稳得住。
太激进怕摔,太保守怕错失良机,可真正的“智慧型玩家”,通常都懂留后手。
其实每到这种节前行情,大多数人的焦虑都藏在嘴上。
看着历史数据摇旗呐喊,心里还是想掰着指头算算,万一节后行情砸了锅,自己到底赔多赔少。
还记得刚入市那会儿,老股民说,股市里没有勇者,只有幸存者。
这话现在听来,突然觉得特别有道理。
谁不是盼望着,假期回来账户多几个涨停,但谁又敢保证,市场里的灰犀牛不会下场舞上一曲?
政策面的温柔呵护,确实给我们一点点安全感。
可外部环境变数这么多,那些风险就像夜路上的砖头,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绊住你的脚。
有的人股票满仓过节,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其实不过是敢赌一次“假期红利”,赌的是自己的胆气和市场共同体感。
还有那些稳健派,抱着鸡蛋不松手,嘴上说“少赚一点,没事”,心里则是盘算着风险收益能不能帅气转身。
其实,市场真正的高手,早就学会了“淡定且敏锐”。
不会盲目追高,也不会错过机会。
手上留着一半筹码,一半信心,一半耐心。
这就是经验的积淀,一种缓慢但坚实的中长期信仰。
这次节前行情,大家嘴上吆喝得热闹,实际上每个人的算盘里都藏着不一样的谨慎和侥幸。
股市这东西,说是韭菜收割机也不为过。
但只要你能识别趋势、懂得风险,那就是一场“慢牛长跑”,哪怕前路再多坑洼,也能为自己赢得一份不错的假期回报。
长假效应下,市场的小波动肯定避不开,说“捅刀”有点夸张,但有备无患肯定错不了。
你要平衡自己的收益和风险,不急于求成,也别错过时机。
谁都不希望节后看到黑天鹅落在自家账户上啄一口。
所以说,炒股如人生,稳中有进才是王道,哪怕行情再美,总得为意外多留一分准备。
就写到这,朋友们。
长假之前,你是打算满仓豪赌一把,还是安安分分吃利息?
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假期“持股VS持币”,你是哪一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