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农家女赵兰穿越古代,种花种草自给自足,竟还意外发家致富

大家注意,这本古言小说真的是每一章都让人心跳加速!情感纠葛写得太真实,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剧情的发展也充满了紧张感,这段故事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古代种花种草日常》 作者:时若飞

第一章再见了现代

赵本山说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最最痛苦的是人活着有钱了,但是你用不上了。

现在的我认为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世界变了。

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竟然穿越到了……姑且说是古代吧。因为我还不知道穿越过来的是什么朝代,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地方,什么情况,我现在就是一问三不知的情形。请别说我傻,我已经够倒霉催的了。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这是一个平穷的用现代的标准衡量的话就是讨饭的都不如。这话不对,现代的讨饭的可是老有钱了。我这是一穷二白,抬头可见天,低头可见脚的情形了。出了院门,近可见炊烟,远可观青山。早上听鸡鸣声,晚上听犬吠声。泥巴路,篱笆墙,稻草屋随处可见,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我是得罪了哪位神仙,你做是不上道子嘛。我初一十五的可是一天不拉地上香,遇庙就拜菩萨,烧高香,捐香火钱,这些事可是没少做。穿越不了好人家做千金小姐,怎么也应该提前只会一下。示意一下也好让我穿越时,带点贵重的随身之物,比方金镯子、金项链、金耳钉、银镯子、银戒指之类的。有了这些我也可以改善一下生活环境嘛。现在好了,翻遍全身一件贵重物品都没有,随身之物倒是有一件,那就是一袋刚刚收到的从踏花上分享来的种子。好吧,你要是说,种子种开花也是能改善生活环境的,还能附带改善心情,那我也无法反驳。可是,我能不能要求换一下物品?

种子是有一袋。天南海北的种子,只有你想不到的,种不了的,只要你能出运费,真是要啥有啥。看这一袋就有许多,如矮牵牛,风雨兰,满天星,酢浆草,洋朱顶红,旱金莲,天竺葵,圣女果,草莓的种子,仙人种荚。这都是我喜欢的,可是,这儿穷得都快没饭吃了,有这么一袋种子又有什么用啊?难道饿着肚子还天天扒拉着种花。“花也不能当饭吃啊!”这是我妈原先讲我的。看现在我终于懂了。

好吧,我一有知识的人,一有理智的人,知道抱怨也没用,的认清事实,只能当作这是上天给我留的一点念想。好在它是从远古来的,不对,哪能是远古,是从未来带来的稀罕种子。稀罕是稀罕,可是不值钱啊!

你说我咋就穿越呢?我能不能再穿回去啊,我不想呆在这陌生的地方啊,好恐怖的。我不是那些在终南山的修行的隐士,隐修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喜欢科技的现代化的生活。算了,想来也是不可能回去的,不能再想了,想得我头都疼得快要裂开了。

头疼得快要裂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是因为,头上肿了一个大大的包。哪儿来的大包?据我穿越过来三天,从来来往往的探病看望以及看热闹的人中了解到。我,赵兰,农村一小户人家大菇凉,因为一个叫虎子的男孩子跑到跟前说不想娶他做老婆,羞愧不已,悲愤之下做出了一个冲动的举动——撞墙,可惜,劲使小了那么一丢丢,没死成,赵兰换成了我。不对,是我成为赵兰了。

冲动是魔鬼啊!这么流行的,这么普及的名言警句你咋就不懂了呢,害得我过来受罪。

有男的说不想娶你就撞墙,那他们那些上非诚勿扰的女嘉宾们,一晚相四五个小伙,这相不上的还不得满头的包。

你说你对得起我吗? 我一开花店的,有房有车,有钱有闲,让我来这么个山疙瘩里,谁能知道我心里创伤面积有多大吗?

别的不说,三天了,没见白米饭,也没有大白馒头,更没有鸡鸭鹅鱼肉。天天是看得到倒影的米汤,黄不黄黑不黑的疙瘩,你要说是玉米馒头,我告诉你,肯定不是超市里那种金黄绵软的玉米馒头,荞麦馒头,黑米馒头之类的。你要问我为什么?因为难吃啊!又硬又粗,在嘴里嚼半天,也嚼不碎,一小粒一小粒的,咽下去当然就会喇嗓子,要不就是面条,面条要好一点,可是,本菇凉是南方人,不爱吃面条的,来个鱼汤面放点胡椒粉,我还能吃一碗。本菇凉也不喜欢吃粗粮。咱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咋能吃粗粮呢。况且就现在我这样的小身板根本不需要减肥的,而是急需增肥。

穿越来的第二天清早,赵妈妈赵沈氏看着前一天迷离迷糊的赵兰,倒是下狠心杀了一只鸡,洗洗炖了。可赵家人多啊,一家六口,爹赵大壮,娘赵沈氏,哥哥赵春妹妹赵菊,弟弟赵秋,中午一顿饭分了分,真是还没吃味来就没了。素菜不少,天气暖和,大概春末初夏的样子,院子里种的菜都上来了,青菜,茼蒿,灰灰菜,莴苣……。素菜天天有可是不好吃啊!没有油就算了,怎么能什么菜都不放材料呢。好怀念天天有肉吃的日子!

这三天,赵兰什么也没干,还在厌世的情绪中,没办法,贫富差距太大难以适应。每天早上,要不就是被赵沈氏喊起来吃饭或者被妹妹赵菊吵醒了喊起来吃饭。没办法赵菊这小丫头话太多。吃完早饭,赵兰就拿个破旧的小板凳坐在院子里托着下巴发呆,坐累了就被赵沈氏吩咐到床上躺着。吃完中饭,赵兰睡会午觉起来再托着下巴发呆。晚上,吃完饭直接睡觉。大家都知道啊,没电视。没活动,也什么都干不了,农活?赵兰不会啊!从小上学,上完学然后工作,再后来买了房安了家。虽然也是农村人,可还真没有正啊八经地种过田,干过农活。

活不会做,想做别的也做不成。赵沈氏看得那是一个紧啊,赵兰刚起身,赵沈氏便跟着起身。眼睛不落地盯着赵兰。走到东跟到东,走到西跟到西。赵兰坐在院子里发呆,赵沈氏便在院子里给菜浇水、拔草、洗衣、打扫或者干脆坐在赵兰旁边做绣活。赵兰扫过两眼,不是我们会的十字绣,花样简简单单,绣起来也很好看,正正方方的一块应该是在绣帕子。要是煮饭、洗衣、出门,赵沈氏就吩咐赵菊盯着。盯得如此紧,大概是怕赵兰再次想不开。看样子赵沈氏应该是很爱子女的。

叫赵兰说,赵沈氏真是想多了,就是再想不开赵兰也不会去寻死。死了回不去,那不是更亏了。

“姐,你醒了吗?”

是赵菊这个爱讲话的小丫头,天一亮就醒了,醒了就不睡了。自己不睡了,还吵得别人也睡不着。

“嗯。”我蒙着脸哼了一声。

我最爱睡懒觉了。

除了第一天是头疼醒了的,其余都是这小丫头吵醒的。古代小孩子不该是没事做嘛,没事做干嘛不睡懒觉。好奇怪的呢!真是该让你天天读书,保准你也要睡懒觉。

“姐,你的头还疼吗?”

耳边传来赵菊那清脆悦耳的童声:“肯定还疼的,那个大包可是一点也没变小,颜色却变得更青更紫了,看着好吓人的。”

知道了还问。赵兰赖在被窝里想。

“姐,你不起床吗?这几天你怎么总比我起得晚。”

赵菊穿好衣服下了床,边理衣服边问。

你能不能安静地走开。赵兰心里想着,嘴上却回答道:“我还不想起,你自己先出去玩把!”

赵兰从被窝里探出头来,透过什么都没蒙的窗户望着外外面刚刚露白的天空。这小呢子咋就不春困呢。

“姐,你说啥?”

“我说……”

“娘,娘,姐跟我说话了。娘。”

赵兰刚支起身,准备重复一下刚才的话,一张口,这小丫头大声叫着,一溜烟竟跑没影了。

很快,院子里传来跑步声。

啥叫我跟她说话了,我虽然前几天没讲话,可你姐也不是个哑巴。赵兰心里嘀咕道。

刚想躺下,一阵风,赵菊这小丫头又风风火火地跑回来了。

“你怎么……”

还没等我讲完话,只见穿着一身深蓝色旧衣服的赵沈氏与赵菊前后脚地跑进来,手里拿着根烧火的木棍,那木棍上还带着星星红色火心。两人站在床边都不停地喘着粗气。

这是怎么了?我心里那是个忐忑不安。

“娘,我没骗你吧。姐对我讲话了。”

“兰儿想讲什么?”

赵沈氏没理赵菊的话,眼睛泛着水汽盯着床上的赵兰。

赵兰看着情况似乎不对劲,两手紧张地抓紧身边的被子,小心翼翼地讲:“哦!那个,那个,娘,我没想讲什么,就是,就是想再睡一会会。”

什么情况?

赵兰眼睛扫过激动的赵沈氏,又扫过神色自得的赵菊。

“哦,那就好,那就好,想睡就多睡会,想讲什么就说什么。跟娘讲没事的。啊!想睡就睡。”

赵沈氏抬起拿着木棍的手才发现烧火棍竟带了过来。抬起的右手不由得落下,左手下意识地拽了拽洗得发白的衣角,激动地抿了抿嘴。终究也没再讲什么话。

赵沈氏欣慰地出了房门。

赵兰讶异地看着仍在屋里的赵菊。

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可是面上却不敢表露太多。

新来的就是摸不清情况,心里没底,又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二章出漏子的菊花

“哼,娘还不相信我说的话。”赵菊撇撇嘴说。

“姐,你今天怎么想讲话了,以前娘怎么说你,你也不听,成天到晚都不讲话。是不是这次头撞了一下,把不想讲话的病治好了。”赵菊说完,很是惊奇地望着赵兰。

“可能吧。”

“真的会讲话了?”赵菊的头伸到赵兰眼前,左右瞧瞧,似乎想看清赵兰病是不是真好了。

赵兰提起来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赵兰竟然不爱开口讲话,有可能太自卑,以至于不爱开口讲话,也受不了太大的刺激,一受刺激就撞墙了。

还好,我也不是个话多的人,望着赵菊她那想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的小脸,赵兰突然又不想跟她解释了。

况且这也没什么可解释的。总不能说,你那不想讲话的姐姐变成天上的仙女不在人间了,我是个想讲话的姐姐。

“那,姐,你还想说什么?”

看这丫头问的。

“爹呢?”

“爹去打铁了。”

“打铁?”

“嗯,怎么了?”

赵菊歪着头疑惑地看着我。

这还能好好聊天吗。

换个问题。

“那哥呢?”

“哥去读书了。”

我这是问错人了吧!赵兰不由自主地抬起胳膊一手撑着额头。

“姐,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姐,你话讲多了就头疼吗?你问的话好奇怪哦,是不是你还是不会讲话,或者是讲话不熟练,我缝扣子缝得歪歪扭扭的,娘就讲我说我不熟练,要多练。你也要多练练?弟弟说话也跟你一样。我天天叫他说话呢。”

看这丫头讲的,真想一巴掌把她拍出去,要你讲时,你讲两个字,不要你讲时,你讲上一大堆。看来,真的问错人了。

“下次再问,你不出去玩了?”

“去,去,我和都春红约好的,大家一起玩捡石头。”话音还没落,人已经出了房门。只传来院子里赵沈氏的喊声:“还没吃早饭呢,往哪跑?”

赵菊的这一打搅,觉是睡不成了,还是起床吧,天也不早了。饭应该也煮好了。

床头放着一件淡粉色上衣,一件深蓝色裙子。这是昨天赵沈氏拿出来放在那,让赵兰换洗的衣服。

衣服半新半旧,款式不复杂,有点像现代流行起来的汉服。其他的赵兰也说不上来。

穿好衣服,收拾一下房间,其实除了叠被子,也没什么要收拾的。大概二十平方左右的房间里,一张简易的木床靠西放着,东边窗户下有一个简单的旧木柜子,木柜下面放着衣服,上面搁着一个半新的梳子、一面旧的几乎铜镜子、一个竹子编的篮子,竹篮里有绣了一半的帕子,几缕绣线,一个刚做完还没似乎要绣竹子的荷包。几片零散的碎布,几根扎头的红绳。

此外别无他物。

出了门就是院子,赵兰和赵菊合住的这一间屋子应该算是西厢房,西边两间,东边也有两间格局差不多的厢房。东边应该是赵春用来做了书房。

大门东边一间是厨房,西边一间是杂物间。里面堆着稻草柴火和一些农具。

院子里靠厨房有一大水缸,水缸北边种着一片小青菜,院子西南靠着杂物间搭着草棚。草棚里养着几只鸡。靠西院墙零散地堆着柴火、腌菜的缸、木头段子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靠中间的路边种着两排葱,紧靠着葱种了巴掌大块香菜。香菜边上菠菜刚刚长出一寸长的样子。叶子绿油油的甚是好看。另外,还有一小块地种着韭菜,刚刚割过一茬,光秃秃的还没长起来。

土垒的院墙,不算牢固,但好在够高。一般人翻不进来。

三间石头砖瓦房后面,靠西有一厕所,厕所边上有两间半石半土的上面搭着稻草的屋子,其中一间养着两头猪,猪才半大,估计是年后刚买的猪仔

猪圈以外就是一片种这菜的田。像豆角、茄子、丝瓜、黄瓜、芋头,几乎都有。黄瓜结了,其他的爬藤的爬腾开花的开花。再过十天半个月就有得摘了。农村人只要菜上来了,日子就好过了,有菜吃,吃不完还可以卖。后面这一块地真不小,旁边两间似乎也有这么大,古代建房圈的地还真是大。地多人少就是好啊!其实,赵家能有这么大,这跟赵家建在村里最后一排也有很大关系。后面不远处就有一小山,也可以说是小土丘,因为它不算高,不过铺地倒也挺广的。这小山后面是座大山。郁郁葱葱的山脊,连绵不绝伸向远方。看得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

平时吃饭应该都在厨房,厨房除了灶台,灶台靠墙用石头垒起来一个和灶台想平的台子,上面放着碗筷、盘、盆、菜刀、篮子等厨房用具。屋子中间还放了张破旧的小桌子,桌子的一脚大概因为成年累月的潮湿都腐坏了,只能在桌脚下面垫了个石块,才堪堪放平了桌子。五张依旧破旧的小凳子。厨房里也有一个水缸,大概是为了方便用水。

赵兰洗漱完,进了厨房,只见看得见影的米汤已经盛好放在桌子上晾着。竹篮里有五六个窝窝头,另外就是一碗腌制的萝卜干,两个煮好的鸡蛋。

“姐,你来啦,快吃饭。今天娘还煮了鸡蛋。”

赵菊手拿着鸡蛋正磕着桌子,头都没抬地边说着话边剥着鸡蛋。

“娘呢?”

“娘去河边洗衣服。叫我看着你。”

这小孩子会不会讲话。

“你不要看着我了,姐不会再撞墙的。”

“真的,那我吃完饭去找春红玩。弟弟还没醒,你也顺带帮看着点。”

赵菊一脸兴奋地看着我。

”好,你去玩吧。有我呢。”

赵菊听了,狼吞虎咽地吃完饭,抓着剥好的鸡蛋就溜了出去。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你说什么她都信。

赵兰还未吃完饭,赵沈氏就捧着一木盆的衣服回来了。

“赵菊呢,这丫头又出去了,魂丢在外面了。你弟弟还没醒?你把桌上的鸡蛋吃了,我晾衣服去。”

赵沈氏回来没看见赵菊,声音就大起来。讲完也不等赵兰说话捧着洗衣服的木盆掉头就往院子里走。

赵兰吃完饭,收拾好碗筷,就出了厨房。走到屋里,赵兰才想起来,屋里什么也没有。

电视没有,手机没有,消磨时间的东西没有,真是能憋死人。

赵兰站在房门口,眼睛扫了一圈房间,眼前突然一亮。绣花呀!穿越前,赵兰还绣过一幅十字绣,卖了五百元呢。后来,绣得颈椎病犯了,就再没敢绣。

一幅帕子绣上两朵花,应该很快就能完成,不至于犯颈椎病。赵兰心里暗暗盘算着。

赵兰拿了竹篮子坐到屋檐下,取出绣了一半的帕子。帕子一角绣了三片绿叶,叶子想牡丹的叶子又有点想菊花的叶子,上面的花还未动针,也不知道到底想绣什么花。这绣工,真是拿不出手。

牡丹太难绣,还是绣菊花的好。小菊花品种就挺好绣的,特别是单瓣的菊花,图形简单,色彩也简单,不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来配色以及不需要思考花的过渡色。就绣个红色的菊花,赵兰打定主意。菊花里面绣圆形的粉色花蕊,圆的的外圈平均分布十来个细长椭圆行的花瓣。这样一朵小菊花就绣成了,想好看点还可以来个过渡色。第一次绣还是绣简单点,绣得快,也可以很快看到效果,还可以增强信心。

赵兰想好了,便从篮子里挑出粉色的线,在手帕的绿叶旁比划了花朵的大小就着手绣起来。

赵沈氏晾好衣服,吃完饭,正打算喂鸡,看了眼坐在堂屋门前绣花的赵兰,便安下心来,心想着,兰儿似乎变了些许,不过看着像是往好里变的,早上开口讲话了,吃饭的碗没让洗就都洗干净了,虽然吃完饭还是坐那绣花,可确实与以往不同。怎么不一样?赵沈氏也说不出来,就是觉得似乎坐在那儿腰都比已往直。

忙完家里的活,又把赵秋弄吃好早饭,让他在院子里玩。赵沈氏洗洗手,也拿出绣活。赵沈氏这绣活是从镇上绣铺拿回来做的,一共二十个帕子,一幅枕套,材料都配得好好的。做完给工钱。枕套早些时日就绣好了,二十个帕子还差五个,要不是有赵兰撞墙这事,最后的五个帕子恐怕也早绣好了。

赵沈氏拿出白帕子,挑了线就绣起来。赵沈氏绣的缠枝纹,半个缠枝纹绣好,打算休息一会。赵沈氏,放下帕子,捏捏肩,眼睛扫过赵兰,瞄向赵兰手中的帕子,想看看她绣得怎么样?

却瞧见,赵兰那细长白皙的纤手捏着一幅白帕子。白帕子上,绿色的叶,棕绿色的茎,大红色的花瓣,粉色的花蕊,花儿色彩艳丽,花型饱满,简单明了,这样惟妙惟肖的两朵盛开,一朵含苞欲放的野菊花跃然于帕子上。真是赏心悦目!

“兰儿,你哪儿来的花样子?以前没见你绣过嘛。”

惊讶地愣了好一会的赵沈氏忍不住开口问道。

“啊!路边的野菊花就长这样的。”

“可是,那些都是白色的,从没见过这种大红的。”

“没有红的吗?”赵兰都不敢置信地抬头看着赵沈氏,慌里慌张地说:“白的不好看,我喜欢红色的,就把它绣成红色的了。”

没有红色的小菊花吗?

哦!我的天啦!

我们那,深红色的,大红色的,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米色的,白色的,红色喷点的,绿色的,五颜六色,真是应有尽有。这里咋就连红色的都没有呢?

真是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出纰漏。

第三章村里的房子

菊花的品种都这么匮乏吗?

我们那,深红色的,大红色,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米色的,白色的,红色喷点的,绿色的,五颜六色的菊花,真是应有尽有。这里咋就连红色的菊花都没有呢?

真是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出纰漏。

赵兰这绣花的技法也不对。古代的绣法赵兰哪会。这叶子和花的绣法明显不同,看来要谎话连篇喽。

“这样子的啊!白的是没有红的好看。”

“嗯,娘,你也觉得好看吗?”真是自己给自己吹牛,可千万牛皮别吹破了。

“什么东西好看?给我看看。”

半天不见人影的赵菊,手里甩着根柳条跑了进来。通红的小脸上还挂着几滴汗珠。

真是人还没过来,声音就过来了。

在院子里玩得好好的赵秋听到赵菊的说话声,跑向赵菊,跟着赵菊向前跑。

“是你姐绣的花好看。”赵沈氏回过头来瞪了一眼跑到跟前的赵菊说,“不是让你在家嘛,怎么又跑出去玩了,把你姐一个人丢家里。”

“姐说没事的,让我出去玩我才出去的。是吧,姐?”

“再说,姐也不喜欢出去玩。”

“姐,啥时候绣花好看了?你骗我,给我看看绣的什么?”

赵菊这小嘴巴吧啦吧啦地讲了一大通,抢过赵兰手上的帕子看起来。真是谁都拿她没辙。

“哇啊!好漂亮的花。”

赵菊发出一声惊叹。

赵秋也跟着喊:“漂亮,漂亮!”

“你这孩子一惊一乍的。你姐绣得好看我还能骗你。你有空也在家学着点,缝个扣子都缝不好。”赵沈氏瞪着赵菊说。

赵菊跟没听见似的,看着帕子继续说:“姐,真的好漂亮。姐,这帕子送给我吧。”

“好,给你。”

赵兰被赵菊夸得脸都红了。

“就知道跟你姐要,先拿过来,我再看看。”赵沈氏手伸向赵菊说。

“咦,你这绣法不是我教你的。”

“啊!我好像在哪看见比尔这样绣的,刚才就胡乱想了想,想着反正是自己用,绣坏了也不打紧,就随便学着绣了绣。”

赵兰只能随口编瞎话。心里虚的都快坐不住了。

“这样随便绣挺好看的,姐,下次你还随便绣绣,说不定比这更好看呢。”

听了赵菊的话,一旁的赵秋跟着直点头。赵兰则只能抹了抹并没有出汗的额头嘿嘿傻笑。

“你这孩子瞎说啥呢,怎么能随便绣。不过,这帕子确实绣得挺好看的。”

赵沈氏拿起来看了又看,绣法看上去好像简单的许多。难怪绣得这样快。

“要不你再绣一个,我带过去给掌柜的看看,是否瞧得上眼。”

赵沈氏犹犹豫豫地递过来一白帕子。

“肯定瞧得上,这么好看的帕子,我都喜欢。”

“哪儿都有你,下午跟你姐学绣花。”

“我不要,我还跟春红他们越好了上山的。”

“上啥山,下午陪你姐,看着赵秋,我去田里看看,草长上来没有。”

“干嘛还要陪,早上姐不也好好的,是吧,姐。”

赵菊不高兴地对着赵兰说。

“嗯,娘,我不要妹妹陪的。”

赵兰满脸诚恳的说。其实,赵兰很想说,就这小丫头片子陪着有什么用。想死的谁陪着也没用。我才来几天还不想死。

“那你陪你姐一会,再出去玩,时不时看看你姐有什么要你做的。山就不要上了。”

赵沈氏看这面带讨好笑容的赵兰放低了要求。

“好吧!”

赵菊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了赵沈氏。

“这帕子,你照着前面的那个绣,稍稍再绣工整点,你看这叶子可以错开一些,这个边绣得不圆润……”

赵沈氏拿着那幅帕子指点这赵兰。

赵兰接过帕子,想着要是自己绣的帕子在古代能卖出去也是件值得期待的事。

“你慢慢绣,尽量不要绣坏了。”叮嘱完赵兰,赵沈氏又拿起刚才未绣完的帕子继续绣起来。

下午,吃过饭,赵兰没有再绣花,心里一直想着赵菊说上山的事。

一直以为没有大人是不许小孩上山的。现代,看孩子看得多紧啊!真是寸步不离。这里是古代,与现代是不同的。想来,住在这里的祖祖辈辈对这座大山很熟悉,不必担心走失以及遇到的危险。

既然小孩能独自上山,赵兰就想这去山上看看。以前,除了旅游去过黄山、泰山、庐山等一些开发过的山。未经开发的山还真没去过,自己都害怕有危险,这里的山不知道是不是想书上描写的那样,满山都是宝。

老人有句花是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山上有什么值钱的呢?

山上应该有石头,赵兰想着如果用石头铺个路倒是不错。家里都是泥地,想来下雨了是不方便行走的。山上石头肯定多,每天搬上一点,估计路很快就能铺好。愚公还移山呢,我移不了山还不能铺条小路。

既然来到这里,也回不去了,总得找点事做做,绣花嘛,偶尔绣绣,总不能到古代当绣娘来了。想来想去,抬头间看到那一包种子,突然很想弄个漂亮的花园。以前,在网上看到别人发的漂亮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从春天开到冬天,每个季节都能看到不同的美景,想想就很羡慕。现在,赵家有这么一大块地方。前面有小院子,后面有大院子,院子后面还有一小土丘(虽然还不是赵兰家的,但不妨碍赵兰天马行空的想像啊!)要是规划起来种上不同的植物,花卉,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公园。

赵兰想这美好丽的景象,兴奋不已。似乎已经看到一座公园在眼前。

因着兴奋劲儿,赵兰下午便着手把院子稍稍整理了一下,并做了个大概的规划,想着还得看看山上是不是有花,都有些什么花。袋子里几乎都是草花。一个漂亮的院子除了有花,还得有树,有爬藤植物,有地被植物。高低错落,花样繁多才能好看、耐看。

兴奋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赵兰第二天早上,迷迷糊糊又被赵菊吵醒了。

吃过早饭,赵菊不出意外地又跟赵沈氏提出要上山的要求。

赵兰为什么能猜到,那是因为昨天没去成嘛!小孩子可不就爱惦记这一件事不忘。

赵沈氏看了赵兰一眼,正准备要反对。

赵兰却抢先开口了:“娘,我也想上山看看,不想一直呆在家里。你让我跟妹妹一起去吧。”

赵沈氏看见放在墙角的农具,想着昨天去田里,那满田的草,有看看满脸期待的两张小脸儿,最终,赵沈氏还是点头答应了,并嘱咐道:“就到大岩石,不要再往上去。也不要走小路。”

赵兰、赵菊没有不答应的。

赵兰也不知道要带些什么上山,本想找个小铁锹和篮子的。找了半天也没见着小铁锹,大的倒是有一把,可那么长的柄,赵兰还是放弃带它。实在是太大了。赵菊这丫头听着能上山心急得恨不得现在就走。催了又催。赵兰最后只能顺手拿了个稍大的篮子和一把小镰刀。小镰刀也是可一挖土的,只是没有铁锹挖起来快也没那么顺手,毕竟镰刀是用来割东西的。

“姐,你带篮子干嘛,猪草都打好了。”

你想叫我打猪草,我还不会打了,猪草长什么样你姐我都不认识。还打猪草?赵兰心里答道。

“看看,到时候再带点回来就是了。”赵兰最上应付着赵菊,以防她喋喋不休。

赵兰跟着赵菊出了院门。

一直没出院门的赵兰,这才发现自己家条件算好的了。赵兰前面一家三见瓦房建了颇有些年代了,墙砖有些都风化了。瓦房外就搭了个茅草屋做厨房,两土围墙都没有,只用篱笆围着院子周围圈了一圈。家里养了一条狗对着赵兰直叫。

“叫什么叫,回去,”屋里走出一老奶奶满脸皱纹穿着的衣服打着几个补丁看着走来的赵菊和赵兰开口说,“原来是兰儿和菊儿啊!出去玩?”

“是的,刘奶奶。”赵菊嘴甜地喊道。赵兰扯了扯嘴角对着刘奶奶笑了笑就往前走。

只听着身后的刘奶奶嘀咕道:“什么时候这兰儿和菊儿一起出来玩了?奇怪。”

看来,赵兰除了不爱说话,也不爱出来玩啊!怪不得这几天也没有小朋友找赵兰玩。难道赵兰是个宅女。

再前面的户人家,房子就更差了,土盖的三间房,房子很矮,两米高吧,个子高点的人估计的弯着腰进去。院子倒也用篱笆围了一圈。

赵兰抬头朝前望去。村里房子大概有七八排,户数好像还不少。只是,这些房子是参差不齐,大都是三间瓦房,不过也有下面石头上面用土盖成的;有的土墙上面只盖了茅草,风大点不知道会不会把屋顶给吹跑了;有的墙风化得厉害,都有好些小洞了,这要是到了冬天可怎么过啊!还有的看着似乎快要散架了,真怕它倒下来砸了人。不过这也只是为数不多的一两家。

最吸引人瞩目的,就是村口的一家和村东头的一家或者是几家,村口的一家青砖瓦房,愣是比周围的人家高出好多,村东头的那一家或几家,赵兰实在搞不清楚情形,实在是房子连着房子,面积有几户人家那么大,远远望去,高高的砖瓦房,屋檐高高翘起,墙垒的又高又气派,根本看不见里面如何。

这是谁家?

第四章山上的花

“春桃,东边那大房子你去过吗?”

“没有,村里没有人进去过,也许里正叔叔去过吧!他家门口都有人守着呢!不让人靠近。一点都不好玩。”

高门大户,看来不是能打听的人家。赵兰心想。

沿着高低不平的路,拐了两个弯来到一户三间正房,西边两间厢房,的门前。这大门的一边有些腐坏了,歪斜地靠在一边,门两旁还有些杂草。朝里看去,跟赵兰家差不多,院子里种着些菜。除了柴火,瓦罐就没其他东西了。这大概就是春红家。

果然,赵菊站在门口喊了两声,一个跟赵菊差不多高,面黄肌瘦,衣服上打着两个补丁的小姑凉,背着篓子跑了出来。

“你姐咋跟来了,她不是向来都不上山的嘛。”

“不知道啊!我姐现在很好,昨天还给我绣了手帕,很漂亮的,今天没带,明天我带给你看。可好看了。”

“哦,是吗?前天,虎子娘在我家玩,说把虎子打得可惨了,不过,昨儿,我看见虎子还上山玩的。根本没看出来被打了。”

“哼,虎子太讨厌了,他干嘛跑我姐面前,说我姐是个哑巴丑丫头,不要娶我姐。他才是个大嘴巴。没人喜欢他。”

“听说虎子喜欢柳儿。”小姑凉低声地说着,还不忘回头偷偷地往我这瞅一眼。

“柳儿哪里……”

两个丫头走在前面,低头耳语以为赵兰听不到。这么点距离,赵兰想听不到也是有点难度的。

原来,是伤自尊了才撞的墙。

一路上,两丫头吱吱喳喳地讲着小孩子无聊的话,很快便到了山脚下。赵兰跟着两小姑凉,却越来越觉得跟不上她们了,这身体素质不怎么样嘛!

一条一人多宽的小路蜿蜒而上,树木高大茂密,树下植被茂盛。走进山里似乎温度都降了几度,近处、远处零星地开着几朵或几丛小野花,把这绿色树林点缀得特别可爱。一路上各种鸟的歌声陪伴着我们,听得心情欢畅!

大概爬了半个小时,便到了一处略微平坦的空旷地段,前面有一突出的岩石,石头边上有棵大树,大树繁密茂盛的枝叶正巧遮住岩石的上空,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树叶间照射在岩石上,阴影斑驳。岩石的边缘被磨得很光滑,这处大概是上山的人经常歇脚的地方。一条小路绕过岩石围着山蜿蜒而去。小溪流潺潺的悦耳声从不远处传来。

白云从头顶飘过,绿色印入眼帘,清风从身边拂过,香草味扑鼻而来。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舒服的张开了。

这里大概就是赵沈氏说的岩石处了。

“姐,那边就有猪草,我跟春红想到溪边洗洗脚。”

赵菊伸手指了指岩石右边。

“好,你们小心点。姐也在这附近看看。到时候还在这汇合。”

“好。姐,那我们去啦!”

赵菊拉着春红向岩石后小路跑去,两人的嬉笑声在林中回响。

赵兰又往上走了一点,路旁一条不清晰的小岔道伸向远方,她便沿着小路走去。

边走边揪了一把草扣在走过的树枝上做记号。以防迷路的常识赵兰还是有的。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还是孟郊说得对,咱就是书读得多,啥都知道。哈哈!”

赵兰在没人的小路上自言自语。

头顶有树枝的抖动声。赵兰抬起头来,什么也没有。只有小鸟从头顶飞过。

是小鸟?

还没等赵兰思考,就被眼前一片金色银色的花惊艳到了。

眼前一片黄的似金,白的如银,一蓬连着一蓬,缠在树枝上,挂在灌木上,披在岩石上。花朵边缘向外翻像一个个精致的小喇叭。

原来是金银花。

这花不光好看,还能入药,摘下来晒干冲茶喝,可清热解毒,疏风散热,降压降火等功效。

这可是好东西。

一会回头时挖棵小点的,明年,如此美景在家就能欣赏了,赵兰想。

绕过了金银花继续向前走,紫的,红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好些野花赵兰都不认识。

前面有一石头,未生苔藓,赵兰连跨几步,坐到石头上,一手扇着风,一手捏捏腿,实在走不动了。

息了好一会,才缓过来,看来本身确实很少上山,体质差啊!

休息得差不多,正打算往回走,一株绿油油的小苗吸引了赵兰的目光。

茉莉花!

赵兰前世的最爱,素洁而淡雅的茉莉花!

翠绿的枝叶,洁白如玉的花朵,清新的香味。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今天,这真是一大收获。赵兰兴奋地用小镰刀把周围的土挖开,最后,整株连土挖了出来。大概有四五棵。可真不少。

挖好了茉莉花,赵兰就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金银花也一并挖了两棵小的,大的挖不了,工具不行。就是这两棵小金银花,赵兰也用了有十几二十分钟。

走到大岩石,赵菊已在那等着了,两人坐在大岩石上,手上拿着半黄半红的小果子,嘴里吃着东西,吐着皮。春红篓子里堆了满满一篮子猪草。

上面放着同样的小果子。

“你们吃什么呢?”

“野果子,酸酸甜甜的,姐你也吃,”赵菊递过来两个小果子,“姐,你没割猪草啊!这什么呀花啊,怪漂亮的!”

“金银花和茉莉,我们快回去吧,不早了。”我抬头看了看太阳说。

赵菊和春红都没意见。站起来就往山下走。

“姐,这花弄回去干什么?”

“种院子里好看。”

“哦!”

“姐,我们在溪边遇见了虎子了。”

“他没欺负你吧!”

“没有。”

赵菊跳起来,扯住路旁的一根树枝,使劲地拽,拽了几下才拽下来。

赵菊一手用力地甩着树枝,一边嘟着嘴继续说道,“姐,虎子跟柳儿在一起呢!”

“柳儿长得漂亮?”

“不好看,丑死了,春红,你说是吧!”

赵菊拽了拽春红的衣袖。

“嗯,还好啦!长得也不丑。”

“春红!”赵菊声音提高了八度。

“唉,唉,她虽然没有三丫好看,但也不丑啊。”

“你,你真没劲。”

赵菊丢了树枝说道。

“菊儿,不能这样说春红,春红说的也是实话呀!”

“她就是不好看,”赵菊撅起嘴强调地说,“王奶奶可说了,柳儿叫什么来的,噢,柳儿姑凉妖里妖气的,不好,做人要本分。”

赵菊学着王奶奶老生老气地说道。

“哈哈哈,”春红笑弯了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赵菊,你学得可真像。”

“好了,好了,别光顾着说话,看着点脚下。摔一跤到时候可别扯坏了衣裳。”

“哦!哦!我小心点。”

“春红,你家的……”

差开了话题,两小妮子讲别的去了,对于说我丑的的虎子,还真没什么好感,谁愿被别人说丑。

回来的路似乎走得更快。俩姑凉一路聊天,赵兰一路捡差不多大的圆石头。一会就到了家门口。

“我们到了,春红你也快回家吧。”我对春红说道。

“嗯,兰儿姐、菊儿再见。”

春红挥挥手,一路小跑地离开了。

赵兰放下篮子,打量着院子,看看挖回来的花种哪里合适。其实种哪都可以,才两种花,就是院子要再收拾收拾。

赵兰想着院子这么大,又有草堆,短时间是收拾不好的,还是得先把花种下。金银花是晒干了喝茶的,还是种东边院墙为好,西边养着鸡,不干净。茉莉花要晒太阳不能靠墙根,先栽在西厢南墙靠路的一旁,这样从早到晚都能晒到太阳。茉莉花要栽在盆里才有韵味。况且茉莉怕冷,到秋天还是要移到盆里,放到屋里最为保险。花盆啊花盆,要是原先想买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现在,想买估计都没地方卖。看来,后面还得想想办法。

打算好了,赵兰就赶紧把金银花和茉莉种上,浇完定根水,金银花靠墙用竹竿做爬藤的花架子。弄好了这一切,洗了洗手才有空坐下来。

想像着明年或许就能满园飘香,光想想都觉得高兴。

太阳快升到正中,树的影子大概到十一点钟的方向,想来也不早了,该煮中饭了。

煮什么?赵兰还真不知道,怎么弄,也不是很清楚,还得问问赵菊。

“菊儿,晌午吃什么?”赵兰边问边向厨房走去,得看看有什么。

“应该还有馍馍,我想吃黄瓜。”

赵菊漫不经心地回道,手里拿着个小镰刀,一刻不停地学着赵兰在院里东挖挖西挖挖。

“哦,我来看看。”

赵兰打开锅,确实还有好几个馍馍。

主食不用做了,看来炒两个菜就行。

赵菊要吃黄瓜那就凉拌个黄瓜,豆角茄子还没上来,那就炒青菜或者苋菜,到院子里随便摘些就可以了。

赵兰到后院,拔了两把青菜,和两个茄子,洗洗切细,就打算升火。翻遍了灶台也没找到火柴。

用什么升火?

赵兰摸不着头脑,只好叫来赵菊。

“姐,你怎么升火也不会了。”

赵菊拿起打火石,三下两下的就点着了火。

“下次姐自己升,你帮姐烧锅,姐炒菜,省得姐手忙脚乱的。”

“哦!好吧!”

赵菊无所谓地答应着,手熟练地往灶里添柴火。

油不能多放,也没有其他调料,只能放几瓣蒜头调一下下味。

只炒了两个菜,连凉拌的黄瓜一共三个菜。菜快要做好了,正打算叫赵菊去喊娘回家吃饭,就听到院门响,以及赵秋的牙牙话语。

应是娘从田里回来了。

“你俩在厨房干什么呢?”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