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政策好! 我把养老保险提档到最高档次,60岁后每月能领800多,心里踏实多了。 ” 辽宁铁岭一位参保村民在社保服务中心办理缴费时这样感慨。 他的期待,正源于2025年10月辽宁省发布的一项重磅政策:自2026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将统一调整为9档,最高年缴费标准从3000元跃升至5000元,并配套“多缴多补”的补贴机制。
新政核心
过去,辽宁省内各市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存在差异,比如沈阳、大连等城市的基础养老金标准高于其他地区。 而2026年后的新规明确,全省执行统一的9档缴费标准:2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 各市不得自行调整档次,这意味着无论是沈阳的城区居民还是偏远农村的参保人,都将站在同一缴费起跑线上。
统一标准背后,是辽宁省对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强化。 根据政策文件,省人社厅和财政厅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增长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档次,使制度更具弹性。 这一变化让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尤其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缴费选择。 此前,辽宁已历经过新农保与城居保的合并(2014年)、缴费档次扩容(2019年)等阶段,本次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制度框架。
补贴机制
新政策最直接的激励体现在缴费补贴上。 对应9个缴费档次,政府最低补贴标准分别为40元、50元、70元、100元、120元、140元、160元、170元、180元。 以最高档5000元为例,参保人每年缴费后,账户实际存入5180元(个人缴费5000元+补贴180元)。 补贴资金由市、县财政承担,且地方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贴额度。
这种“多缴多补”的设计,实质是通过杠杆效应鼓励长期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补缴不享受补贴。 政策明确,只有按年连续缴费才能获得全额补贴,中断后补缴的账户仅包含个人缴费部分。 这促使参保人形成定期缴费习惯,避免因漏缴导致补贴损失。
对困难群体的关怀仍是新政亮点。 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群体保留100元最低缴费档次,且享受政府代缴30元补贴的兜底政策。 若他们自主提高缴费额度,还可叠加更高档次的补贴。 例如,一名重度残疾人在政府代缴100元基础上,自己再补缴400元至500元档次,则账户可计入500元个人缴费+70元补贴。
测算
城乡居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补贴,目前辽宁省最低标准为每月174元,沈阳、大连等城市在此基础上额外提高(如大连284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严格遵循“多缴多得”原则,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储存额 ÷ 139个月。
以2026年满60岁、缴费满15年的参保人为例,若一直按最低档200元缴费,个人账户总额约为(200+40)×15=3600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约25.9元,加上基础养老金174元,每月总计约200元。 若按最高档5000元缴费,个人账户总额约(5000+180)×15=77,700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约559元,加基础养老金后每月可达733元。 若算上个人账户历年利息(如辽宁省2024年记账利率达2.58%),实际领取额可能进一步接近863元。
这一差距凸显了缴费档次对晚年生活的直接影响。 浙江遂昌的案例显示,一名参保人将缴费档位提至7000元后,未来每月可领养老金超1000元。 库尔勒市一名村民在补缴至5500元档次后,养老金从260元涨至821元。 尽管辽宁目前最高档为5000元,但政策已为未来调整留下空间。
影响
个人账户的积累不仅依赖缴费和补贴,还通过复利计息实现增值。 辽宁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通常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如2024年全国多地公布利率在2.58%-4.11%之间。 这意味着选择高档次缴费相当于长期理财:以5000元档为例,若按4.11%年复利计算,15年后账户余额可比本金+补贴总额高出数万元。
政策还鼓励“提档补缴”,允许此前按低档缴费的参保人一次性补缴差额,提升未来待遇。 辽宁虽未在2025年文件中明确补缴细则,但参考库尔勒市经验,该政策曾推动1942人次补缴3662万元,有人养老金从260元跃升至821元。 辽宁新增的4000元、5000元档位,正是为有意补缴的群体提供更高选择。
另一现象是“以保尽孝”的兴起。 越来越多子女通过为父母提档缴费尽孝,既减轻未来赡养压力,又让父母养老金终身有保障。 辽宁新政中“集体补助”条款还允许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为参保人资助缴费,拓宽了养老金来源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