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联合国中美俄会费对比中国32亿,俄35亿,美国最多还欠费

很多人都觉得联合国应该是全球最有钱的国际组织之一,毕竟能号召一百多个国家一起办事。

但实际上,联合国的钱并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各个会员国按经济实力分摊会费,每三年调整一次份额,谁家经济更强,谁就得多掏。

美国、中国、俄罗斯这三家就是全场的“顶梁柱”,但谁在背后默默付出、谁又总是拖欠,背后的故事还真不少。

先说美国。联合国刚成立那会儿,美国是绝对大哥,1946年直接扛了四成的会费,纽约总部全靠美国资金运转。

但随着全球经济变化,美国占比慢慢降到现在的22%左右,2024年理论上要交6.8亿美元。

可实际上,美国欠账成了“常态”,累计拖欠金额居然高达33亿美元,占了联合国总欠费的一半以上。

美国历来喜欢用钱做杠杆:有时联合国决议不顺心就卡会费,比如1995年中东问题闹僵,欠了12.5亿,拖到后来才慢慢补上;有时国会直接立法,把拨款限制死,

欠费卡在不丢投票权的线上。

2024年,联合国因为缺钱不得不推迟活动、冻结岗位,直接影响难民救助和维和行动。

2025年,美国又拖了2.36亿,导致联合国不得不砍掉15%的维和预算,上万名部队撤回,难民点的粮食供应也跟着停摆。

美国一边欠钱,一边给乌克兰发39亿援助,还甩锅说联合国花钱没计划。很多发展中国家都看在眼里,觉得美国把联合国当提款机,只管自己利益,国际信誉也随之打了折扣。

中国的表现则完全不同。2000年中国的会费比例还不到1%,经济总量也刚刚起步。但中国一直是“优等生”,每年都按时足额缴纳。

随着经济腾飞,出口和制造业让会费比例一路上涨,2010年超过3%,2013年突破5%,到2019年达到12%,每次都是年初就把钱交齐。

2020年疫情全球大乱,中国四月就全额缴清,联合国官员还在大会上点名表扬。

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7万亿美元,会费比例跳到15.254%,2024年交了4.46亿美元,还额外给粮农组织捐了1.2亿、应急基金5000万,

主要用来帮发展中国家改良农业、修建灌溉,直接让上百万户农民受益。

非洲国家都很认可中国的做法,觉得这不只是钱,更是对多边主义的支持。中国在气候变化、减贫等议题上的发言权也越来越大,联合国大会里的话语分量明显提升。

2025年中国会费比例升到20%,该交6798万,但到10月因为支付流程延迟,账面上暂时欠了685万。

整体来说,中国从没拖欠过大头款项,始终是联合国的“信用担当”。

俄罗斯的故事又不太一样。2024年俄罗斯会费比例是1.866%,交了5600万美元。

自2014年被西方制裁后,外汇储备缩水,美元结算受限,军费压力也大,但俄罗斯从没断过联合国会费。每年都是年初就缴清,比不少发达国家还快。

2014年第一次被制裁时,俄罗斯还额外给叙利亚救援资金,修学校建医院。俄乌冲突以后经济压力更大,但核心会费照付不误。

2023年,联合国批准给乌克兰39亿援助,俄罗斯外长虽然公开批评偏离中立,但缴费一点没拉下。

2025年俄罗斯会费比例涨到2.1%,账上欠了199万,但常规部分还是结清。

到了2025年2月,俄罗斯宣布不交欧洲经济委员会那份,但联合国主会费坚决守住,因为安理会常任席位太重要,欠费超过两年总额就会丢投票权,俄罗斯可不敢轻易冒险。

整个联合国的资金链其实很脆弱。2024年总预算不过30亿美元,会员国一旦欠费,马上就影响日常运作。美国是最大的“老赖”,中国和俄罗斯则是“讲信用”的典范。

非洲维和部队断粮、难民点粮食停摆、联合国不得不缩减项目,这些都直接折射出资金危机。欧盟也开始反思,建议把缴费和参与国际项目挂钩,欠费的国家就别想插手决策。

77国集团批评美国只会拿好处,不愿承担责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向中国、俄罗斯靠拢,觉得这些“稳缴户”才是真正的合作者。

长远来看,金砖国家正在推动一种新的缴费信用体系,把缴费记录和职位、议题主导权绑定。美国要是继续玩拖欠,可能就要失去一部分话语权。

毕竟国际社会讲究责任和信用,靠霸权压人这套越来越不好使了。联合国的资金危机其实不是新鲜事,但如今大国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已经影响到全球治理的公平。

欠费本质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责任分担失衡,大家都需要认真思考怎样让这个系统更稳、更可靠。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