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后,真相也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这片子讲的就是一对父子闹出的一堆事,闹归闹啊,孩子学习钢琴,最后登上大奖的舞台,直接飞到美国,站在那大舞台弹钢琴,一下子成名天下扬,最终变成了为国争光的明星。扯白了就是一部展现人物成长的故事,改编自励志题材。
影片中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那位年轻的钢琴天才朗朗,饰演朗 朗 父 亲的角色由姜文扮演,名字也全都是真实的。
既然是姜文导演的电影,再加上剧情又取材自朗朗的真实经历,怎么可能会变成笑料呢?
第一,太过于自我感觉良好
说他过于自信,倒也算不上夸张,毕竟看的人都这么觉得。姜文为何会拍这样一部影片,说白了,就是太信赖朗朗了,觉得他会取得很高的音乐成就,而且在国际上也名声在外。这么大的名气,如果用电影来表现,肯定会引起国内观众的好奇心,想要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虽然朗朗没有亲自出场,但他可是这部电影故事的原著作者,还担任制作人和音乐顾问,所以基本上算是贯穿整个影片的人物。和姜文一样,他对自己也是很有信心,觉得电影一上映,肯定会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二,没有啥惊喜,倒是满满的惊吓。
真没想到,我这次太信姜文了。毕竟,他之前那些电影,大多都充满激情,质量也不错,而且里面还蕴藏着不少深意。直到《你行!你上!》出来,我对姜文的崇拜才算算是真正扎根了。
这部影片压根就算不上真正的电影,说白了更多像是请人代替朗朗拍的一部“纪录片”。号称是励志片,可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激励人心的内容,不外乎就是被关在屋里不断弹琴,还说什么励志,实际上朗朗连 个朋友都没有,就只有一个唠叨的父亲。
说到姜文啊,一头卷发,一副眼镜,嘴里带着浓重的东北腔普通话,真是让人一听就出戏。那标准的东北普通话,说得一板一眼,可别扯,说得挺满,到最后感觉像是在装硬气,完全不顺溜。再加上他喜欢张大嘴巴,大吼大叫,也没有什么搞笑效果,反倒让人觉得挺烦人的。
最让人觉得挺无趣的是那个用普通话说话的美国人,难不成姜文是怕观众听不懂英语,所以特意安排这么个设定?要不就是像其他一些影视里,那日本太君突然讲起普通话,谁会信啊?
剧情乱成一锅粥,吼来吼去的,隐喻也铺了不少,大部分观众根本琢磨不了,既然搞得这么晦涩难懂,那拍这个到底是为了啥呢?
第三呢,就是票房的黑洞,买票数一直掉不下来,像是个吸收资金的深渊似的。
王晶导演曾经说过,他拍电影就是为了赚钱,你要说他拍烂片也无所谓,在他眼里,电影纯粹就是一门买卖。
姜文拍电影也难免图个名气和利益,但《你行!你上!》的票房看起来不太理想,甚至变成了暑期档的笑料,连动画片《罗小黑战记2》都抢不过去,这么芝麻大的阵容,真是让人觉得可惜。
上映六天了,票房才刚刚突破7000多万,陈佩斯的《戏台》虽然推迟了上映时间,但仅靠点映的成绩,就让姜文觉得挺不好受的。不得不说,这真是个实实在在的票房黑洞。
整场下来,票房走势的确不算太顺,但也反映出影片还得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表现。
现在要拍出一部好电影,确实挺难的,毕竟那些千篇一律的故事太多了。这次姜文选择讲朗朗的成长历程,算是个新意,不过问题在于,国内很多人对郎朗并不太了解,而且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国外待着。
不少人觉得朗朗像是外国人,或者根本对他提不起兴趣,再加上姜文用了《让子弹飞》的那套风格,一惊一乍的桥段,结果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观众觉得尴尬,成了被骂的焦点。
因此,这个暑期档里,朗朗和姜文,最终都变成了影视圈里最大的笑话。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