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基本对朝鲜内战的描述(即抗美援朝战争)都有失真的地方,我们先按军事科学院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简单看一下真实的战争历史,以后再看各大战役详解。
一、东北边防军谁实际负责?
7月13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将第13兵团(辖第38、第39、第40军)和东北齐齐哈尔等地区的第42军以及炮兵第1、第2、第8师等部,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的命令。
以粟裕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任副司令,萧华任副政委,李聚奎任东北边防军后勤司令。
同时,将第15兵团的邓华、赖传珠等人替换第13兵团部指挥原第13兵团的部队。
实际上,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机构直至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也没成立。粟裕一直在生病疗养,没有参与过东北边防军的工作,萧劲光在组织海军领导机构,萧华负责总政治部日常工作。
7月23日开始至10月8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期间一直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负责东北边防军的集结、训练、后勤保障,第四野战军协助。
萧劲光和萧华两人虽然挂职东北边防军,但实际未到职,只是参加了一些会议。
萧劲光参加了8月11日的第13兵团会议。
萧劲光、萧华参加过8月13日-14日由高岗在沈阳召开的东北边防军高级干部会议。
由于当时部队大多已转为建设生产,东北边防军重新进行了战术训练,团以上的干部侧重步炮协同、穿插、渗透、分割、包围等作战训练。
战术上重点训练了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及防空、反坦克等等。
部队编制上也进行了调整,精简机关人员,充实作战部队。
军警卫营改编战防炮营,师警卫营改警卫连。军属工兵营下放到师。
连拥有3门60mm迫击炮,另外有掷弹筒的保留。
营拥有1个迫击排3门81mm或82mm迫击炮。
各军各师属重迫击炮下放至团,原来没有配置重迫击炮的按每连配备6门81mm或82mm迫击炮代替。
师编制1个山炮营,12门41式或美式山炮
军编制1个火箭炮营9门6管火箭炮,1个野炮团,1个高射炮营(实际上至10月中旬,因火箭弹质量原因,只有39军配属了1个连的火箭炮,高射营缺乏武器没有组建)
另外,每个侦察班配备1具掷弹筒、侦察排增配1具火箭筒、每个侦察连增配3门60mm炮(共6门),要求每个侦察连能单独消灭美军一个排的能力。
边防军的团以下除没有坦克外,火力与美军相差的不是特别大,但师以上火力差距巨大且没有反坦克及防空武器。
关于是否出兵东北问题,参会人员分成两派,主张暂不出兵的理由是国家应该以建设为主(苏联的军事援助并非无偿,而是用贷款支付),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匪患严重,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不充分,林彪也只是其中的一员。另一种意见是主张出兵。
实际上这些问题没必要深究,像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叶剑英、粟裕等人同样以国家需重点建设经济加上越军经过多年战争经验丰富,反观解放军训练不足等反对用兵。这些重大决策问题,出现不同意见都是正常现象。
关于志愿军司令员的人选实际上在组建东北边防军后,就已经排除了因身体原因的林彪和粟裕两人。
二、50多天的汉江南岸防御战是否由志愿军第50军单独防守?
第三次战役后,第50军(入朝时约3.6万,此时约3.2万人)的两个师部署至汉江南岸桥头阵地,同时,第38军第112师也在此地防御。第42军第125师南汉江东警戒,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2个师在汉江以南。另外,第50军第150师在汉城和水原地区。
其他位置稍后的一线摆开防御的是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一部、第2军团、第5军团。
志愿军6个军加炮兵第1师共约25.6万人(志愿军一线参战约21万),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约7万多人参战。
1951年1月15日-23日美军试探性进攻,美第25师进攻第50军第148师前沿阵地。美第3师和南韩第1师进攻第50军第150师前沿阵地。美第24师、骑兵第1师、南韩第6师、澳大利亚营等部进攻第38军第112师前沿阵地。
至1月25日,美军集合了16个师3个旅1个空降团共25万人全线发起攻击。
从1月25日开始,美军集中5个美军、1个英军旅、2个南韩师:第25师、美第3师、美骑兵第1师、美第24师、美第2师、英第27旅、南韩第6师、南韩第1师,从西起水原、东至原州地区,向志愿军第50军(2个师)、第38军第112师、第42军第125师和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阵地进犯,以水原、汉城公路为重点继续北犯,企图夺取汉江南岸阵地,控制汉城。
至1月30日,第38军先增派第138师1个团加强京安里地区防御,31日晚令第138师主力进至汉江以南
至2月3日,第50军(2个师)和第38军112师转至二线防御阵地。
2月4日,因伤亡较大,为缩小第50军防御阵地,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接替第50军防守的14公里正面阵地,5日接防完成。
同时,第38军进至汉江南岸,在汉江南北岸构筑防御阵地。
至2月7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50军的第二防御线被突破。随后,第50军留1个团1个营兵力、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留4个营,继续防御南岸,主力回撤北岸构筑防御工事。
至2月8日起,美军集中美第24师、美骑兵第1师、英第27旅、希腊营和南韩第6师等部,猛攻志愿军第38军汉江南岸阵地。
第38军、第50军1个团1个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4个营一直坚守至2月18日。
防御战作战23天,共消灭美军约1万人。有力配合了东线志愿军休整并发起反击。
随后全线重新调整部署,在汉江北岸设防。
从3月10日开始,志愿军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全线防御至3月31日,主力撤至三八线以北。
汉江南岸防御并非第50军独立完成,主要是第50军、第38军、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共同完成(预计总兵力7-8万人,不含汉城和水原地区的第50军第150师)。
不存在第50军以3万兵力防御了23万美韩等军,第50军的阵地防御宽度连20公里都不到,美军的23万兵力也不可能在这点狭小的地域展开。(美军共动用7个师1个旅,减去向志愿军第42军和朝鲜人民军第5兵团的阵地进攻兵力,预计兵力在10-12万人)
三、上甘岭战役的主要对手是谁?
范佛里特的摊牌计划的攻击目标,是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也是主战场,在上甘岭以南,537.7高地北山在东,597.9高地在西,总面积3.7平方公里,原由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各1个连防守。因南韩军一个参谋投诚,泄露了美军即将进攻上甘岭的消息,第15军将防守部队分别增加到1个营。右邻是第38军,左邻是第12军。
14日,美第7师第31团、南韩第2师第32团和第17团1个营,共7个营(美军记载是各美韩军各投入2个营),分别进攻597.9和537.7高地。
同时,美第7师和南韩第9师共派4个营,分别向志愿军第44师和第29师正面几个高地发起配合进攻。
进攻至20日,上甘岭第一阶段结束,美军先后投入9个营,韩军8个营,美韩联军伤亡约7000人,志愿军先后投入21个连,伤亡3200人。这时期基本是美军白天进攻,志愿军夜间反攻(第45师第134、135团全部转入坑道作战)。
21号以后,美军因伤亡较大撤出战斗(按美战史投入8个营,伤亡约2000人),进攻高地的交由南韩第2师负责,韩第9师担任预备队。
同时,志愿军以第44师1个团接替第29师1个团的防务,以第29师接替第45师除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防务,而集中第45师全力执行反击作战。
第15军直属单位抽调400人补充第45师。
后又决定第12军第31师归第15军指挥,第34师做好参战准备。
10月25日,志愿军第15军将第29师第86团除担任第一线防御的部队外,抽5个连和第85团担任第二梯队防御的营,投入597.9 高地反击;
第29师第87团也抽5个连投入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
第12军第44师第91团作为597.9高地的预备队。同时第3兵团和第15军共抽调1200名新兵补充第45师。
10月23日至11月2日,第3兵团增调炮兵第7师2个营,炮兵第2师5个加榴炮连,第60军野炮2个连。上甘岭地区志愿军山炮、野炮、榴弹炮数量增加到133门。后又调高炮第610团和1个工兵营配属第15军。
战至30日,537.7高地进行了7次反击,3次成功。597.9高地进行了5次反击,1次成功。
11月1日,志愿军第15军将第134、135团撤出,以第12军91团及第81团2个连守597.9高地。
同日,南朝鲜第9师第30团、第2团一个营和埃塞俄比亚营共5营展开进攻。
11月2日,南韩第9师第30团、美第7师2个营和空降第187团一部共5个营投入进攻。
至11月5日,美军进攻停止。同日,志愿军第12军接替第15军防务。
11月11日,我军收复537.7和597.9所有丢失的高地。
11月12日,南韩第2师第17团、第32团残部展开反击,双方继续争夺。
11月25日,南韩第2师南撤休整,南韩第9师接防,战役结束。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我军以伤亡约1.15万代价,毙伤美韩军约2.5万人(按美军战史伤亡约9000人)
志愿军先后投入约4.3万人,美韩军投入6万多人。
此次志愿军的主要对手是南韩第2师、第9师,不是美第7师。美第7师先参战12天,11月2日美第7师及空降第187团再次参战至5日进攻停止。
美韩军伤亡9000是不可信的。战史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美第7师和空降第187团伤亡约5000人,南韩第2师伤亡约10000人,南韩第9师伤亡约4000人。
四、战场有哪些第一?
1、人民军第一次消灭美军建制:人民军第二次战役1950年7月4日朝鲜人民军占领水原后,5日,全歼了美第24步兵师第21团先遣队(由1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组成),这也是朝鲜人民军与美军第一交手即胜利。
2、人民军俘虏最高级别指挥官:人民军第三次战役1950年7月7日-20日,突破美韩军防线,歼灭美第24师第19团主力1700多人,重创美第24师第34团,并完成对美第24师合围。追击中,在25日俘虏了美第24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这是朝鲜战争被俘虏的军衔最高军官。
3、人民军第一次与美军决战(以少围多):1950年7月21日至9月10日,朝鲜人民军第1方面、第2方面军(各4~6个师)多次突破美韩军的釜山防御圈,美韩军由最早的14.19万人(美军约5.9万人、南韩约8.29万人),增兵至17.9万人守住防线。双方进入拉锯战结束后,人民军撤回到了洛东江西岸,随后美军在9月15日实施仁川登陆。
4、志愿军第一次与美军交手时间:志愿军第39军在云山于1950年11月1日第一次与美军(美骑兵第1师)较量,共毙伤美联军约2000人,其中美军伤亡约1800人(第一次战役虽是10月25日发起,但志愿军进攻对象是南韩军队)。
5、志愿军第一次消灭建制美军:1950年11月30日-12月2日,第二次战役第27军的第80、81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歼美第7师第31团级,全歼美军3191人,击毙第31团指挥官。
实际上第31团级由美第7师第31团第3营、第32团第1营、第57野战炮兵营及一个重迫击炮连、1个高射炮连组成,由第31团指挥,并非建制团,所以称为第31团级,而不是第31团。
6、志愿军第一次师级被围失利: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中线战场,因美军利用志愿军的后勤弱点,利用快速穿插包围了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第60军主力及友军多次解救未果,最终第180师包括师长在内的近4000人成功突围,全师损失7000多人。
7、志愿军第一次军级进攻失利:白马山之战,之前因我军有人背叛泄密,导致白马山南韩第9师加强了防御及预备队。志愿军第38军在1952年10月6日-15日共8天时间对南韩第9师防守白马山394.8高地攻击失利,以自身伤亡5372名的代价,毙伤南韩第9师约9300名(美战史记载伤亡约3500名,韩战史记载伤亡及失踪3422名)
8、志愿军最危险的一次防御狙击战: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第63军在铁原顶住美韩联军共4个师的十四天进攻,毙伤美韩军约1.5万人。
五、双方参战兵力
战场兵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志愿军第5次战役规模最大,志愿军投入了11个军,朝鲜人民军投入4个军团,兵力共约60万人。
志愿军第9兵团指挥第20、26、27、39、40军及炮兵师
志愿军第3兵团指挥第12、15、60军及炮兵师
志愿军第19兵团指挥第63、64、65军
朝鲜人民军第1、2、3、5军团
美军投入第8集团军、南韩11个师及其他部队,约35万人。
美第8集团编有第1军、第9军、第10军:美骑兵第1师、美陆战第1师、美第2师、美第3师、美第7师、美第24师、美第25师、第187空降团等(美第40、45师在日本未参战)
南韩:首都师、第1、2、3、5、6、7、8、9、10、11师、南韩陆战第1团等
其他:英第27、28、29旅,土耳其旅、荷兰营、法国英、菲律宾营等
志愿军在战场上的兵力最多时共20个军,连同各特种兵部队、铁道兵团和后方勤务部队等,总兵力达135万人(1953年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共17个军加各特种部队等约120万)。
朝鲜人民军有6个军团连同其他部队,总兵力约45万人。
联合国军总兵力约120万人,地面部队有24个师。
其中南韩16个步兵师连同海、空军约64万人。
(朝鲜人民军有战斗力的约5个军团10多万人,其他是地域守备部队战斗力不强;南韩也是如此,真正有战斗力是南韩第9、第2、首都等师约10万多人;朝鲜战争中五大战役主要攻击目标基本以南韩军队为主)
六、抗美援朝苏联提供了多少武器
1、苏联在1951年1月至2月期间按中国需求给朝鲜战场作战的12个军共36个师提供步兵武器装备:
苏式步枪14万支,子弹5800万发;
苏式自动步枪2.6万支,子弹8000万发;
苏式轻机枪7000挺,子弹3700万发;
苏式重机枪2000挺,子弹2000万发;
飞行员用手枪1000支,子弹10万发;
TNT炸药1000吨。
1951年2月-3月先后装备了第19、第9、第3兵团共27个师。
1951年1月,第13兵团的38军,39军,40军,42军各装备3个高射炮营。
1951年2月成立志愿军炮兵指挥部,至4月,炮兵第2、第7、第8师(均是新装备苏式火箭炮)、第21火箭兵师、防坦克炮第31、32师入朝作战。
我国共向苏联订购了60个师的装备。此外,战争过程中增订了120门85mm高射炮、反坦克手雷10万枚以及运输汽车等。
2、1951年3月-5月,接收苏式坦克并完成训练的坦克开赴朝鲜战场,3月31日成立装甲兵指挥所,战史没提及坦克的详细作战,只提到至1951年4月份2个坦克团共80辆坦克率先抵达朝鲜。此时,人民军有1个坦克师约100辆坦克。
3、1951年1月10日,苏联2个空军团开始掩护鸭绿江上空。从1951年二季度开始,苏联空军保持4~7个空军团秘密掩护朝鲜清川江以北的后方作战。
1951年1-4月,志愿军歼击机师在苏联的带领下完成实战训练。
至6月中国已组建了20个航空师,其中歼击机师16个、轰炸机师2个、强击机2个。能出动的仅有2个歼击机师(米格15共100架)、2个轰炸机师(图-2飞机共60架),另外有4个师是性能落后的米格9和拉11,剩余师未完成训练。
随后,斯大林两次致电毛泽东,表示因之前对美军飞机性能判断失误,将无偿提供372架米格15战机,以替换米格9战机来装备中国的6个空军师,首批72架在6月20日运抵中国,剩余300架在8月底抵达。
9月,志愿军空军第4师开始入朝作战,至年底先后有5个歼击机师参战。1952年1月开始,志愿军空军已可单独作战。
另外,国民党当局在1950年年6月29日向美国提供,派2个装甲师约3.3万参加朝鲜内战,五天内做好一切准备。
由于美国参谋联席会反对:一是害怕将战争扩大。二是认为国民党军队抵达朝鲜一样挡不住朝鲜人民军的装甲部队,美国还需要帮助其提供运输工具,还不如直接运输远东的美军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