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顾大章:一场生与死的选择

图片

文/景志祥

01

历史很多的冤案其实都有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来将真相公众于世,还主人翁清白的,他们或许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他们的光辉却永远留存。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七月,天启朝第一硬汉杨涟(湖北广水人)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诬陷受贿二万两被送入了锦衣卫的诏狱。

在诏狱里,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用上了诏狱的酷刑,几次下来,杨涟“皮肉碎裂如丝”。但仍对魏忠贤骂不绝口,一个供词都不写。气得许显纯一个劲儿让人日夜拷打杨涟。

一次,在许显纯严酷地拷打后,奄奄一息的杨涟用被打得快要变形的右手写了一封《告岳武穆疏》,这是一封带血的奏疏,全文如下: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春风,于我何有哉?

杨涟血书此疏,既是向岳飞,也是向天下告知魏忠贤的种种罪行,以及自己所受的非人待遇。自知必死的杨涟将这份绝笔交给了同时入狱的东林党人顾大章,让他日后将这里的一切告知天下。

同样深陷牢狱之灾的顾大章接收了,但他也没能力将这份绝笔书藏起来不被狱卒发现,毕竟牢房就那么一块地方,蚂蚁都藏不住,别说一封带着血的绝笔书,别无他法的顾大章选择了将一切告诉了监狱里的看守,看守看了看四周,然后面无表情的收好了这份带血的绝笔书,并说了一句:“这份绝笔书,我绝不会让它落入魏忠贤的手中。”得益于这个看守的保护,这份绝笔在不久的将来才得以公告天下。

我们可以说顾大章的运气相当不错,在杨涟、左光斗死后,一同被抓的东林党人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也先后被害,六人当中唯独剩下顾大章还活着。

顾大章,字伯钦,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与左光斗、杨涟同科(六人除魏大中外五人均是万历三十五年同榜进士),因成绩还不错,被朝廷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不久碰上了父亲去世,等守孝满了回到京城来,看到满朝文武都搞什么党争,性子刚正的顾大章愤愤然之中,说了一句十分出名的话:“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林疏,可以彪自况也。”这句话里的贾彪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他少游京师,志节慷慨,与同郡荀爽齐名,却因得罪权贵而遭到排挤和打压,但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功地摆脱了困境,并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顾大章引用贾彪的故事除了向世人宣告自己的能力之外,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环境再恶劣,自己也要走出一条道来,所以这一年,他入京都,补国子博士。注①

02

靠着做人厚道实在,加上人缘比较好,敢于承担责任,到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58岁的顾大章被起官任礼部郎中、陕西按察使,这是一个正五品官员,在京城这块地方依旧不算什么大官,摁死他宛如摁死一个蚂蚁,可让人奇怪的是,一同抓进来的六人,死了五个,唯独他还活着。

他活着并非他骨头不如前面的硬,而是他曾担任一个特殊的官职。这个官职叫刑部主事,就这个官职而言,并非十分了不起,正六品,在高官多入牛毛的京城,一个六品的小官实在拿不出手,但不能不说这个官职没用。

我们知道,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其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作为一个六品的刑部主事每日干的事就是管理刑部大牢,这么一说,诸位就明白了,什么刑部牢房、锦衣诏狱这些牢头很多都是他曾经的部下,现在他的身份虽说是个犯人了,但昔日的情分多少还有点,所以在遭受非人折磨的酷刑上,相比其他五人,顾大章就要轻得多了。

然而再轻,也架不住他是魏公公的敌人,以魏公公今时今日的权势和地位,没人敢和他作对,况且一起进来六个人,死了五个,留下这么一个多少有些不像话,而且这些人在锦衣卫的诏狱里遭受的非人折磨是见不得光的,一旦顾大章活着走出锦衣卫的牢房,后果不言而喻了,到时候真相一公布,魏公公面临的将不是几个东林党那么简单了,恐怕满朝文武大臣加上皇亲国戚都是他的敌人。

魏公公权势固然大,可也不是通天的,上面还有皇上,底下还有百姓,中间还有一个东林党,那一个都不是魏公公能轻易左右的,为了保守起见,作为锦衣卫诏狱里的遗孤,顾大章是绝对不能活着走出锦衣卫的牢房。

对于自己的处境,顾大章多少也知道点,刚进锦衣卫诏狱时,关他的那间牢房里突然长出黄色的灵芝,光彩照人。等这间牢房中六个“犯人”全部进来后,灵芝恰好长成六瓣。有人看到如此奇怪的一幕,认为这是难得的吉兆,唯独顾大章仰天叹息道:“灵芝,吉祥之物,而现在屈辱地长在牢房中,这预兆着我们不能幸免于一死。”

03事实证明,顾大章的预判是对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先后死去后,剩下的顾大章就成了魏公公的眼中钉了。

为了早日解决这个眼中钉,本着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觉悟,魏公公再一次给心腹许显纯下达了最高指示——快速处决顾大章。

许显纯拿口供不行,处决犯人还是十分拿手,只要被魏公公亲自勾过死亡名单的人,基本上保持了百分百的死亡率,然而这一次却出了点意外,准确地说是变故。

牢房的变故经常有,比如今日那个要处决的囚犯忽然碰上了新皇帝大赦天下,又或者那个要死的囚犯,忽然被宣布无罪了等等不一而足,但似顾大章这种重度囚犯想要大赦天下或者宣布无罪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许显纯本能地开启了寻常处决犯人的日常流程——宣布死亡日期。

这个死亡日期通过一层一层地转述,最终传到了看守顾大章这间牢房的牢头耳朵里,这位并不知道姓名的牢头并没有将这个让人绝望的消息告诉顾大章,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消息送了出去。

消息,被一个叫燕客(燕都大游侠。历史没有这个人的名字,甚至是哪儿人也没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人关系网很足,足到可以干预明朝末年的司法程序,史载,他能进入锦衣卫镇抚司狱中,和六君子一一见面)的人接收了,得到顾大章要被处决消息,燕客并没有慌张,只是找到了那个给信的牢头,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给银子,能不能有五天余地”牢头点了点头表示  “五天。”可以有。

五天后,牢头再一次找到了燕客,表示五天的期限已经到了,顾大章还是逃不过一死,现在该如何是好?

燕客神色如常地回了一句:“等等看吧,也许情况还会有变化”。牢头觉得这个叫燕客的人纯属在说胡话,一个被魏公公盯上了重犯,又怎么会轻易就发生变化呢,顾大章是死定了,牢头哀叹了一声命运的不公后,摇摇头走了。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就这时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魏忠贤听了崔呈秀、徐大化等人的密谋,怕六人都死于诏狱,无法使天下人心服,就决定把顾大章送到刑部,依律治罪,以塞天下人之口。于是,顾大章交刑部审讯的旨意就送到了内阁。

牢头尚未来得及回味这其中的奥妙时,那个让他无比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锦衣卫的诏狱里,许显纯叫着顾大章的名字,并恶狠狠地说了一句:"十天以后,你还要来到这里接受审讯追赃。"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这里面燕客动用了什么手段,起到了什么作用,史料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唯一知晓的是,魏公公和许显纯已经左右不了顾大章的死期,所以顾大章还活着,并且走出了锦衣卫的诏狱。

04

九月十二日,顾大章被刑部审问。所谓审问,不过是走一下过场,目的是要顾大章承认他和他的朋友杨涟、左光斗接受了钱财两万两,好被光明正大地问罪,但走上大堂的顾大章却沉默不语。

被问急了,顾大章才给了一句理由:“我不能为了我自己,让我的朋友被你们诬陷!”

“你就不怕死!”提审的人盯着顾大章恶狠狠地问。

顾大章看了一眼对方,摇了摇头,许久才从嘴里吐出了两个字:“不怕!”

这是在找死。

罪名很快就定下了,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魏大忠、杨涟、左光斗六人收受贿赂,结交熊廷弼,处以斩刑。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顾大章原为刑部官员,在刑部公审有望逃脱一死,按照燕客的意愿没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可是顾大章却否决了这个做法,他并不是不想活,但与活着相比,他不能让朋友的冤屈永远的埋在诏狱之中(六人的罪名都是收受熊廷弼贿赂才被抓捕入狱,在杨涟的这封书公开之前,朝臣们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而并不知道六人在狱内饱受酷刑折磨。)

人生有些事,死比活着更重要。面对活命,他选择了拒绝。

顾大章抱着必死之心,在刑部大堂上公开了杨涟的遗书,终于将魏忠贤以及其党羽在狱内酷刑拷打周朝瑞、袁化中、魏大忠、杨涟、左光斗致死的罪行公之于世。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至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愿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胜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狱中血书》

05

至此,顾大章心事已了,全无求生之意,他对燕客说:"我在诏狱百日,在刑部十日,有在刑部这十天的日子,则在诏狱的一百天也不算虚度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可以与家人相见、诀别,再者是原来听到的一些传说,我都可以亲身予以证实。这样,比起已经死去的五人,我已经很幸运了,我还有什么可忧愁,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燕客劝他不要放弃,自己还可以努力,说不定还有转机。顾大章笑着摇了摇头;“大丈夫宁死不辱,我岂可再进诏狱,去受许显纯等的侮辱折磨吗?现在惟愿早死,别无他求。"

一日后,顾大章用残缺的右手写下了自己的遗书,并于当晚乘看守不注意,投环自缢而死。

几日后,顾大章的尸体从狱中送出,衣帽整齐、符合礼仪。脸色平静自然,没有痛苦,没有遗憾,好像睡着了一般。

至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全部遇害,死时年龄均在五十左右。

这里需提一句,为顾大章奔走的燕客,宛如江湖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一般,在顾大章死后,有感六君子的忠义,免不了说些大实话,一来二去被魏忠贤获悉,派出锦衣卫捉拿,不过这位燕客似早有察觉,当夜扮成了商人,狂奔了300多公里,才逃出了京城,此后不知所踪,我们今日能看到六君子的绝笔遗书以及400多年前的六人的忠义,全都来自这位神秘的燕客原始保存。我们读史,很大时间里,只是将目光停留在庙堂之间,江湖之远,关心的始终是那一小部分的历史,再往下,就没有往下了。很少有记录那些小人物的光辉时刻,若不是看守的帮忙,牢头的觉悟,顾大章的取舍,燕客的忙碌,有谁知晓六君子的冤屈呢?

备注①:古代官名。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其官员配置是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一人,典簿一人,博士三人,助教六人,学正五人,学录二人,典籍一人,学馔一人。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明史·顾大章传》中华书局1974年

《明》顾秉谦《三朝要典》北京出版社1962年

《明》明官修《明熹宗实录·卷五十七》江苏国学图书馆传抄本1940年

《明》谈迁《国榷》/张宗祥注解中华书局1958年

《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卷2》中华书局2012年

《清》陈鼎撰《东林列传》中华书局2007年11月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魏忠贤乱政》中华书局1977年

《当代》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