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大官庄战斗:两个村庄留下了英雄的名字!

1944年1月6日凌晨,江苏宝应大官庄的枪声突然炸响,新四军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团的战士们正和伪军二十八师独立旅打得热火朝天。

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手榴弹炸起的泥土劈头盖脸地往下砸。

有个新兵蛋子蹲在战壕里直哆嗦,嘴里念叨着:"这他娘的比过年放炮仗带劲多了!"

陶祖全猫着腰在战壕里穿梭,这位老红军出身的指挥员脸上全是硝烟熏的黑道子。他一把拽住个想往后缩的小战士:"怂啥?咱们新四军啥时候打过败仗?"转头就冲着通信员吼:"告诉叶诚忠,让他带人从西边包抄,老子今天非把这帮二鬼子收拾服帖不可!"

说起叶诚忠,那可是个有意思的主儿。这哥们儿参军前就是个种地的,大字不识几个,打起仗来却比谁都机灵。有次他带着侦察排摸进伪军驻地,顺手牵羊把人家厨房里的腊肉都给顺回来了。这会儿他正带着一队人猫着腰往敌人侧翼摸,嘴里还嘀咕着:"待会打完仗,非得让炊事班给整碗热乎的......"

战斗打到后半夜,伪军那边明显撑不住了。有个俘虏后来回忆说,当时就听见新四军那边有人喊:"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结果他们旅长陈如跑得比兔子还快,一溜烟就没影了。这一仗打得漂亮,70多个伪军见了阎王,280多人当了俘虏,连伪大队副周凤翔都被活捉了。

可惜的是,陶祖全和叶诚忠这两位好汉都没能看到胜利的太阳。陶祖全在冲锋的时候被子弹打中了胸口,临了还攥着枪不撒手。叶诚忠更绝,肠子都打出来了还指挥部队往前冲,最后硬是站着咽的气。老百姓都说,这两位爷们儿是真汉子,死了都跟铁打的一样。

后来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特意把两个村子改名叫"祖全村"和"诚忠村"。现在你去那儿还能看见,村口立着两位英雄的雕像,雕得那叫一个传神,陶祖全瞪着眼睛像要跟人干架似的,叶诚忠倒是笑眯眯的,跟活着时候一个样。村里老人说,当年这两位可都是出了名的暴脾气,打起仗来不要命,平时跟老百姓处得跟亲兄弟似的。

有个段子特别有意思,说是有年叶诚忠在老乡家养伤,非要帮人家挑水。结果水桶掉井里了,他愣是光着膀子跳下去捞,上来还跟没事人似的。老乡们都说,这哪像个当官的,分明就是个愣头青嘛!可就是这个愣头青,带着部队把伪军打得哭爹喊娘。

现在这两个村子可热闹了,逢年过节的,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给英雄上坟。村里的小学生都知道,那两座雕像不是摆设,是提醒咱们不能忘了那些用命换来今天好日子的人。有个老大爷说得实在:"现在日子好了,可咱不能当白眼狼啊。要不是他们拼命,说不定现在咱们还在给鬼子当牛做马呢!"

要说这大官庄战斗,那可不光是打死几个伪军那么简单。这一仗把伪军在宝应的老窝给端了,周边的抗日根据地才算真正站稳脚跟。后来新四军在这片发展得风生水起,老百姓都说,这是陶祖全和叶诚忠在天上保佑着呢。

现在你去祖全村,还能看见当年打仗留下的弹坑,村里人特意留着没填,说是要让后辈都看看,和平日子来得不容易。有个八十多岁的老民兵说得实在:"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说压力大,要我说啊,跟当年比,现在这点压力算个球!"

说来也怪,这两个村子出来的年轻人,参军的特别多。村里人都说,这是祖全和诚忠两位老班长在天之灵保佑着。不过现在的兵可幸福多了,不用啃树皮吃草根,更不用拿命去拼刺刀。但有一点没变,当兵的人那股子血性,跟当年一模一样。

每到清明,村里老老少少都去给英雄扫墓。有个在外地打工的小伙子说得实在:"现在城里人都追星,要我说,咱们村的这两位才是真正的明星。"这话说得在理,比起那些涂脂抹粉的小鲜肉,这两位用生命守护家园的汉子,才配得上"偶像"这个称呼。

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