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喷子天天骂周琦和王哲林,嘲讽他们老了不能打大赛,结果赛场关键时刻还是离不开这两名内线老将

我说,咱们能不能别老盯着那几个人喷了?你说他们打得不好,我承认,有时候确实让人血压飙升,这不假。但是,真到了刀口上,或者说,真到了需要有人把那口气顶住的时候,你发现没,还就是得靠他们。这事儿,你说气不气人,又有点无奈又有点好笑。手机屏幕亮着,我翻了翻评论区,好家伙,那“废物”“不行了”的字眼,像不要钱似的往外撒。可我寻思着,真要换个人上去,就能解决问题了?

就拿最近这几场球来说吧,赛前多少人说周琦王哲林不行,老了,没速度,没篮子。这言论我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可比赛一开打,尤其是到关键的第四节,比分焦灼的时候,教练战术板上划来划去,手一指,还是他们俩。这不就是明摆着的事实吗?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也有人会说,这是矮子里拔将军,没办法。这话没错,但也没完全说对。

回溯一下历史数据,2019年世界杯,周琦那几个失误,确实是很多球迷心里的痛。当时男篮输给了波兰,那场面,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但那一年,从FIBA官方数据来看,他在篮板和盖帽上的贡献,依然是队内顶尖的,甚至放到亚洲范围看也是一流水平。这几年,每次国际大赛,虽然他总会被拿出来当靶子,可你看他的出场时间,再看他在篮板保护、内线防守甚至协防上的数据,尤其是一些关键的二次进攻篮板,你不得不承认,有些活儿,还真就是他能干。就拿最近这届比赛来说,在小组赛对阵某队时,在第四节还剩三分钟,对方追分势头正猛,周琦硬生生在篮下顶住防守人,抢下了一个进攻篮板,并造成了犯规。那一球,直接把比赛节奏稳住了,也为队友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当时我旁边一哥们儿,前一秒还在骂骂咧咧,看到这球,直接就闭嘴了。

王哲林也是一样。他身体素质好,力量足,在亚洲层面,内线对抗上优势明显。记得2018年亚运会,咱们男篮夺冠,他作为主力内线,在对阵菲律宾和伊朗的几场硬仗里,他在篮下强打,还有内线的策应,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当时亚奥理事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王哲林那届比赛在篮下得分和进攻篮板方面表现非常亮眼。虽然在CBA联赛里,他的防守习惯和移动速度经常被诟病,但到了国际赛场,尤其是对上一些身体素质没那么突出的对手,他依然能够利用自己的体型优势,给对方制造麻烦。上次看球,他有好几次在低位拿球,虽然没能直接得分,但他吸引了包夹,给外线队友创造了空位出手的机会。这种策应作用,数据上可能不那么直观,但懂球的人都看得明白。

我不是说他们没有问题,更不是要洗白。球迷的批评,很多时候是出于对男篮的爱之深责之切。大家希望看到更好的表现,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竞技体育,尤其是在国家队层面,能够稳定输出的球员,本来就少之又少。在目前这个青黄不接的阶段,让这些经历过大赛的老将继续撑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的现实。你总不能指望一帮年轻人,刚打一两年联赛,就能立刻适应国际大赛的强度和压力吧?那需要时间,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有人在前面扛着。

就像我有个朋友,平时也爱吐槽周琦他们,但上次他去看了一场比赛,亲眼看到周琦在场上拼到抽筋,被搀扶下场的时候,他说他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说,哎,真看到他们拼尽全力,心里那些骂人的话,就有点说不出口了。那感觉,挺复杂的。

我们总说,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和精神。可真到比赛里,真到胶着的时刻,你就会发现,赢球才是硬道理。而要赢球,就得有人站出来,无论他之前被喷成什么样。那些我们口中的“老将”,即使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对于国际赛场的理解,对于关键球的处理,以及在球队遇到困难时的那种韧性,是很多年轻球员目前还不具备的。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为啥不早点培养新人?这个问题问得好。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我们的青训体系、联赛竞争力,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不是换几个球员就能解决的。当下的选择,往往是最现实也最无奈的选择。所以,即使我们嘴上说着“别再用他们了”,但真到了教练排兵布阵的时候,他们还是那个不得不倚重的选项。

所以你说,我们一边骂着,一边又不得不靠他们,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是我们的球员真的没得选,还是我们太苛刻了?或者说,这根本就是当下中国篮球的某种缩影?这个问题,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

声明:个人观念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写的,仅供参考。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