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也多次强调要做好脱贫攻坚巩固工作,并且也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现象。而各地为了巩固成果也在最近连续出台了措施,截止目前,已经有二十一个省份强调要牢守不发生返贫致贫。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此次部署的综合性兜底帮助措施中,笔者也了解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在农村地区,接下来也将启动新一轮的低收入人口 “进村入户” 识别帮扶工作。那么,此次工作究竟要做些什么,识别后的监测帮扶又将如何开展?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扩大识别对象覆盖范围,做到 “应查尽查、应纳尽纳”
根据各省的部署,这一轮的识别工作将全面拓宽入户核查范围,力求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和兜底保障措施可以覆盖到每一个需要的家庭和个人。工作的内容是排查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其中包括存在返贫风险的人群和低收入人群。
而存在返贫风险的人群包括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至于低收入人群,覆盖面比较广泛,包括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
另外,在明确识别对象之后,各地也会结合大数据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来主动发现对象,在了解有存在风险的人群之后,工作人员也会根据部署采取进村入户了解实际情况,如果情况属实,那么也会第一时间纳入到国家建立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内,统一实施分层分类帮扶。
说实话,此次在农村覆盖的这项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些年,的确有很多脱贫人口在脱贫后选择去外面赚钱,然而,外出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没赚到钱,家里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也存在返贫致贫的风险。
此时加强兜底保障和监测识别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及时对这些人群进行监测,在发现存在返贫的风险之后,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及时干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个乡镇出现大规模返贫致贫的现象,影响了成果。
另外,由于现在农村收入低的人口开始增加,虽然说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已经高于城镇,但还是有很多家庭的收入来源有限,家里的生活也无法得到保障,如果不能获得帮扶的情况下,那么也一样会返贫,所以,加强对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也是非常关键的。
当然,除了部署这个关键工作之外,在巩固成果这方面,我国也将全面覆盖实施常态化救助帮扶,今后各地区也会依据低收入人口困难类别、困难情形和劳动力能力,分层分类落实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常态化救助帮扶及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
对于整户新增低保家庭有返贫致贫风险,且符合识别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条件的,也将及时按程序纳入监测帮扶,防止出现保障 “空白”。
同时也会定期开展复查走访,及时掌握帮扶救助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保障标准有升有降,切实提高帮扶救助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好了,以上就是我根据各省发布的兜底保障措施为大家解读的帮扶政策,对此,大家怎么看?一起说说吧。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